按照以往“慣例”,1月份的汽車銷售數據,有些企業(yè)會玩“貓膩”,為了全年的“賬本”好看,會加注水分,到了二月的數據,一般會反映較為真實的生產、銷售情況。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中汽協)發(fā)布了2月份中國汽車市場生產、銷售信息。從乘用車總體來看,雖然同比仍然是增長的,但是自主乘用車卻再次呈現下滑態(tài)勢。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0.37萬輛,環(huán)比下降28.99%,同比增長5.3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39%,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4.60個百分點。
事實上,自主品牌份額下滑是常態(tài),業(yè)界已經習慣了,但是1-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下滑近1%,還是引起了中汽協的高度關注,中汽協秘書長董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這兩月自主品牌份額的較大幅度下滑表示非常關切。
那么那么自主品牌相比以往,企業(yè)究竟有那些變化?或許我們看看細分市場,看看具體車型銷售的一些變化,就會窺知一二。
吉利退出前十,比亞迪、奇瑞跌宕起伏
2013年,吉利汽車在自主品牌中,是表現較為突出的,不少月份都能進入汽車銷售前十強,2013年全年,吉利汽車以54.94萬輛位居第九,而2014年前兩個月,吉利卻退出了前十位置,代之的,是比亞迪汽車。
銷售前十強中,無論1月還是前兩月,華晨汽車都超過廣汽,穩(wěn)穩(wěn)地進入前十強,是一大特點。
另外,從1-2月份總銷量來看,奇瑞汽車以6.78萬輛勉強進入銷售十強,但單單看2月份,奇瑞又被擠出銷售前十。單從乘用車講,2月份長城以4.11萬輛的銷量,是唯一一個進入乘用車銷售前十的自主品牌企業(yè)。
有個現象值得關注,就是銷量前十企業(yè)除6大集團外,華晨、長城、江淮三大廠商的位置比較穩(wěn)固,而吉利、比亞迪、奇瑞這三大傳統自主品牌明星企業(yè),卻跌宕起伏,隨時被擠出或者又偶爾進入前十的,也是這三個企業(yè)。
當然,6大集團在總的銷量排名中,以它們豐富的產品品種,掩蓋了乘用車的銷量不力的事實。如果單看乘用車,大集團們落后于進入前十的其他自主品牌企業(yè)。比如6大集團的乘用車銷量,都落后于長城汽車。
自主轎車跌勢明顯
轎車市場一如既往,是合資企業(yè)的天下,以往代表自主轎車的銷售明星吉利帝豪品牌,仍舊離轎車銷售前十遙遠,2月份,上海大眾polo進入前十,銷量達1.79萬輛,出人意料。
而自主品牌轎車仍舊被擠在一個狹小的“下游”空間。前兩月,自主轎車共銷售45.65萬輛,同比下降20.69%,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53%,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7.18個百分點。這非常打擊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盡管在SUV、MPV市場歷來有一些表現,但是作為最基本、市場規(guī)模最大的轎車市場,除了在微型轎車市場有一定的占有率外,其余的轎車市場勢力太單薄,仍舊無力與合資抗衡,即使不少自主品牌推出了更高級別的產品,比如長安、比亞迪、榮威、紅旗等,但是轎車市場仍舊牢牢地被合資企業(yè)絕對性地主導。
2月份,轎車銷量第十名是一汽豐田,為2.4萬輛,眾多的自主品牌企業(yè),其轎車2月銷量無一能達到2.4萬輛,這說明了自主轎車前路漫漫。
SUV市場自主并不樂觀
長城哈弗H6
數年來,SUV是自主品牌集中發(fā)力的市場,但從SUV銷量前十來看,也能看到自主品牌與合資企業(yè)SUV產品相生相克的變化。
雖然前兩月,長城哈弗品牌以5.08萬輛力壓途觀,成為SUV銷售冠軍,但從單一的2月份數據看,途觀以2.17萬輛,略微超越哈弗百余輛。哈弗系列產品被途觀超越,也說明了自主品牌在SUV市場雖然有特點,有一定的消費群體,但在價位較高的SUV市場,仍難覓空間。等長城哈弗H8上市后,能否改寫這一窘境,值得關注。
另外,除了哈弗品牌外,比亞迪S6、長城M4、長安CS35均進入2月份和前兩月SUV銷售十強,說明了這四大自主SUV產品目前是最被中國消費者接受的。
當然,它們與自主品牌轎車市場的處境并無太大差別。在價位更高、附加值更高的SUV市場,一是目前自主品牌還缺少這樣的產品,二是即使有,消費者很難會去買。現代的IX35、起亞智跑,就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SUV市場的分水嶺,只有打敗這兩個韓系SUV,自主品牌才會進入更高級別的上升通道中,這個希望目前來看,長城有望去實現。
另外,自主品牌幾乎所有企業(yè)都推出了SUV產品,產品非常豐富,但是同質化非常嚴重,單一銷量單薄,難以形成合力,除了長城等幾個企業(yè)的SUV產品外,并無太大亮點。
當然,這只是開始。(記者 裴達軍)
2月車市細究:自主品牌都去哪兒了?
2014-03-13 16:16:49
中新網
(責任編輯:
)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