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訊 5月22日,是COP15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后的第一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云南省紀念“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暨云南省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昆明舉行。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全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全局,各級各部門不斷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強化科研,多措并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在基礎研究、完善法規(guī)、保護體系、監(jiān)管執(zhí)法、合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云南省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許多物種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為全球36個物種最豐富且倍受威脅的陸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tài)安全屏障。云南省市場監(jiān)管局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標準化工作,支持有關單位開展了各類環(huán)境資源、動植物保護相關標準制定工作。2008年以來云南省主導制定的、生物多樣性代表性物種的核心保護相關標準217項,其中:國際標準3項、國家標準8項、行業(yè)標準45項、地方標準158項、團體標準3項,標準涵蓋動物類、云花類、云茶類、云藥類、特色植物種質保護與培育類、自然資源保護類等6大類。2021年在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召開期間,云南省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了亞洲象、滇金絲猴、綠孔雀等3個云南珍稀瀕危旗艦野生動物保護20項地方標準,首次以標準的形式提出了科學操作方法和實施路徑,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創(chuàng)新性地將標準化的科學理念和方法應用到三個瀕危動物保護領域,系統(tǒng)性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標準化工作,填補了亞洲象、滇金絲猴、綠孔雀等野生動物保護標準空白。
云南省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為云南生物多樣性展示的重要窗口,標委會的成立,對深入貫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具有重大和深遠意義,是全省合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chuàng)新舉措,將為生物多樣保護提供更科學的工作依據(jù)和更好的標準化服務,為云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建設貢獻智慧,進一步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諧、發(fā)展。(供稿:云南省市場監(jiān)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