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棟
都市的街頭電話亭,過去是一道風景。但隨著手機普及,其使用率下降,風光不再。據報道,上海市徐匯區(qū)文化局新近傳出消息,將與中國電信聯手,在保留原有通話功能的基礎上,試點把街頭電話亭向市民“家門口的共享悅讀亭”延伸,使之成為一道新的文明風景。
(據《新快報》、新華網)
不用說,這是一個文化部門與電信部門“兩相拍合”的改革創(chuàng)新思路。雖然其成效還未顯見,但它以問題為導向,與時俱進,順應了社會發(fā)展和市民要求,值得贊賞,更值得期待。
一方面,傳統(tǒng)的電話亭雖然仍有一定需求,但使用率與過去相比大幅下降,需要轉型;另一方面,隨著“全民閱讀”理念的深入,對于都市生活中閱讀新載體的需求卻在提升。在此現實語境下,如果能夠在保留原有通話功能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思維,加以延伸,進一步把街頭電話亭改成市民“家門口的共享悅讀亭”,使之成為一道新的文明風景,那么無論對誰,都是一樁喜聞樂見的“買賣”。
形式上如此耀眼,內容上更是“干貨”多多。據了解,目前已初步有6種類型的不同功能添加的設計方案,其中包括借書亭、閱讀亭、電子亭、“一本亭”、漂流亭等。亭子的外觀基本都是鮮艷的紅色,設計大方而且時尚,有的可以提供智能化、自助式的借書還書業(yè)務;有的可以在其中小憩、隨意翻看各種書刊;有的可以提供各類電子書的試讀或下載,并且可以自我欣賞式地進行朗讀等小娛樂;有的動態(tài)地介紹一本新出版書籍的方方面面;有的倡導“圖書漂流、共享閱讀”。如此而來,傳統(tǒng)的電話亭被賦予新的內涵和功能,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可樂享“悅讀”所帶來的利好了。
筆者有所補充的是,相關部門在啟動這項功能改造的項目時,應以試點為先導,廣泛聽取市民的意見和建議,與倡導良好的城市生活風尚相結合,穩(wěn)妥推進。在后續(xù)的精細化管理機制方面,還應改革創(chuàng)新,務求實效。同時,街頭電話亭不是上海所獨有,其他城市也應該借鑒上海的做法,面對現實,因地制宜,以“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和精神,為傳統(tǒng)電話亭找到新的“出路”,為市民帶來新的利好,努力使之成為一道新的城市文明風景。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