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金字招牌”
——內蒙古武川縣開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紀實
□ 張春遠 本報記者 李 艷
2016年2月,一條喜訊從北京傳至內蒙古武川縣,一時間,鎮(zhèn)里鄉(xiāng)間,人們奔走相告——武川土豆成為武川縣首個地理標志產品;同年11月,武川莜面又獲批成為該縣第二個地理標志產品。武川縣的父老鄉(xiāng)親做夢也沒想到,這土豆疙瘩和香莜面,能夠揚眉吐氣。
時任內蒙古質監(jiān)局標準化處處長董玉霞高興地談到:“武川縣短期內地標產品工作取得突破,得益于當?shù)攸h委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申報小組認真負責的工作,得益于各級質監(jiān)部門的正確指導?!?/p>
武川土豆種植區(qū)土質偏沙,土壤物理性狀好,土質疏松,通氣性強,有利于土豆塊莖的膨大和干物質的積累,是土豆生長的黃金地帶;莜麥喜寒涼,耐干旱,抗鹽堿,特別鐘愛武川獨特的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武川土豆和莜面獨有的質量特色,賦予了武川土豆、武川莜面地理標志產品的深厚內涵。
近年來,武川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始終圍繞中心工作,大力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積極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形成特色產業(yè)、挖掘歷史內涵、培育核心文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積極的成績,而武川土豆、武川莜面兩個地理標志產品的殊榮,更是該局上下積極努力的結果。
2015年初,武川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在多次聽取地標產品工作匯報后,下定決心啟動武川縣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同年2月,呼和浩特市推進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將武川土豆申報地理標志產品納入《呼和浩特市推進標準化工作行動計劃方案》,并明確為當年全市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同年3月,武川縣召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座談會,內蒙古質監(jiān)局等區(qū)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指導。這次會議,就地標產品的申報意義、相關法律法規(guī)、當前面臨的形勢,申報工作的要求等進行了詳解,開始啟動地標產品申報工作。
2015年4月,武川縣召開武川土豆、武川莜面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會,成立了申報工作領導小組。會上,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政府相關負責人強調,務必高度重視申報工作,充分認識到申報工作的重要意義。對于武川縣這個農業(yè)大縣來說,地標產品申報成功,將給廣大農民、企業(yè)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深刻認識到做好這項工作的意義,扎實加以推進。號令一下,三軍動員,齊心協(xié)力,共創(chuàng)佳業(yè)。
一幅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畫卷,已經(jīng)緩緩展開。
2015年5月,質檢總局地理標志處有關負責人深入武川縣調研指導地理標志工作。調研組對武川縣申報地標產品的前期準備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偩值母叨戎匾暎灾螀^(qū)、市、縣三級的大力支持,各部門的通力合作,為申報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成績背后,凝結著武川地標產品申報小組一班人的辛勤汗水。起草申報文件、撰寫申請書、界定地標產品保護范圍、制定種植技術規(guī)范、樣品采集、檢驗分析、質量特色指標確定、宣傳和印證材料收集,每一項工作都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和大意。土壤、地質、氣候、水文等地理條件都要認真考量,歷史淵源、人文因素、自然環(huán)境、產地與特色質量的形成要相互印證,材料的起草更要細心歸納、提煉總結,初稿、二稿、三稿……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補充完善,反復總結、反復提煉,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近4個月的努力,申報材料經(jīng)自治區(qū)質監(jiān)局初審合格,上報到質檢總局,經(jīng)形式審查合格,2015年7月,質檢總局公告受理了武川土豆的地標產品保護申請,公示異議期為兩個月。公示期間,申報小組又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技術審查會議準備,陳述報告、PPT制作、質量技術要求制定一樣不能少。同年12月,質檢總局在北京召開技術審查會,會上,申報工作領導小組一行準確詳細地答復了專家組提出的技術審查問題,武川土豆順利通過技術審查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
2015年7月,質檢總局反饋審核意見:“請申報方補充武川莜面申報材料中質量特色關聯(lián)性材料?!笔盏綄徍艘庖姾螅陥蠊ぷ黝I導小組相關負責人當即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研究申報材料中存在的問題,決定重新調整思路,補充不足,按照“莜麥種植-莜面加工”連貫銜接的方式修改材料,完善莜麥種植技術規(guī)范和莜面加工技術規(guī)程,并邀請區(qū)市質監(jiān)標準化專家指導幫助,將精心完善后的最終稿件寄送至質檢總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地理標志產品的成功申報,帶動了武川群眾土豆、莜麥種植的積極性,對于解決武川農民就業(yè)、增加農民收入、發(fā)展規(guī)?;N植、增加財政收入和支持脫貧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成為了推動武川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金字招牌”。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