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橄欖油膳食健康調研報告發(fā)布
建議用適量橄欖油替換部分日常其他用油,烹飪大師研發(fā)橄欖油三道菜同時推出
□ 本刊記者 王向龍/文
4月18日,在京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橄欖油高峰論壇上,我國首個《中國市場橄欖油與消費者健康及使用需求聯(lián)合調研報告》發(fā)布。報告根據多個城市實地調研及分析結果,建議國人適量增加橄欖油攝入,替換部分日常其他食用油。
報告給出這一專業(yè)消費建議的理由是,這一方面有利于植物油消費多樣化,有助于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和適量減少n-6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促進膳食脂肪酸攝入平衡;另一方面有益于增加橄欖多酚等活性物質的攝入,減少過度氧化應激帶來的損傷。
據介紹,此次調研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與歐麗薇蘭國際橄欖理事會認證實驗室合作完成,歷時一年,覆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150個調查點約20萬人。調研依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長達10年對中國居民膳食結構和健康的持續(xù)關注與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國膳食中主要食物消費量、膳食脂肪和主要類型脂肪酸的攝入情況,借助國際橄欖理事會(IOC)全球智慧平臺和國際先進的橄欖油檢測標準與方法,充分研究地中海膳食與我國膳食結構的異同后得出了切合國情的食用油消費主張。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我國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狀況日益嚴重?!敝袊膊☆A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主任張堅介紹說,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流行,與膳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關。中國居民營養(yǎng)監(jiān)測數(shù)據顯示,有65%的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20%~30%推薦量的上限。膳食中,畜肉類食物、植物油的消費量快速增長,全谷類食物攝入大幅下降。這種膳食結構的轉變雖然為改善貧血、低體重等營養(yǎng)不良問題作出了貢獻,但也促成了多種慢性疾病的流行。
而近20年來,以橄欖油為主導的地中海膳食,對超重、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預防作用備受關注,采用地中海膳食模式的人長壽幾率比采用其他膳食模式的人高出20%。IOC油脂化學委員會主席康特介紹說,橄欖油是地中海居民最重要的脂肪來源,油酸作為橄欖油最主要的脂肪酸成分,對膳食整體平衡以及預防慢性疾病的發(fā)生有著重要作用。
“與西方國家居民膳食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不同,我國城鄉(xiāng)居民膳食中飽和脂肪酸的供能比例在6.0%~9.0%之間,低于10%的膳食建議量上限?!敝锌圃和饧菏?、豐益全球研發(fā)中心首席科學家蔡南海指出,但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食用植物油種中亞油酸含量較高,超過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委員會建議攝入量的上限,導致了體內膳食脂肪酸失衡,為慢性疾病的爆發(fā)埋下了隱患。橄欖油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含有80%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同時含有豐富的橄欖多酚、角鯊烯、維生素E等植物活性物質,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適量增加攝入,有益于促進國民體質健康的提升。
“橄欖油正成為全球食用油消費趨勢?!迸c會專家稱,由于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國際、國內的食用油巨頭紛紛加入到中國市場的競爭行列,目前我國是(除歐洲外)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橄欖油進口大國。糧油市場相關數(shù)據顯示,我國橄欖油進口量連續(xù)5年保持幾何級數(shù)量遞增,國內橄欖油產業(yè)年均增長幅度逾60%。但是對橄欖油的科學選購與食用,國內消費者還存在不足。
橄欖油知名品牌歐麗薇蘭總經理陳波也認為,目前國內消費者對特級初榨橄欖油的認知多為涼拌使用,其實它也適用于高溫短時類的中式菜品中。橄欖油在高溫時化學結構仍能保持穩(wěn)定,可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使食物營養(yǎng)成分免遭破壞,并防止食物吸收過多脂肪。
為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橄欖油烹制食品的美味和魅力,促進國人膳食健康,歐麗薇蘭積極發(fā)揮品牌使命,聯(lián)合中國烹飪大師、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周曉燕教授,將橄欖油營養(yǎng)優(yōu)勢和中式烹飪的特點充分融合,研發(fā)了三道以特級初榨橄欖油烹制的經典佳肴,在論壇上正式推出,呈現(xiàn)給消費者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消費指南》2014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