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消費者協會開展了食用植物油比較實驗,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抽檢樣品的各項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標準。為了使廣大消費者更好地選擇和購買食用植物油,省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
1.先買先用,用完再買。食用油是容易氧化變質的食品。越是質量好的油品,由于其精煉程度高,越容易氧化變質。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食用油時,要本著先買先用,用完再買的原則,家中不宜貯存過多的食用油。所以推薦大家選擇購買小包裝食用植物油。
2.看清標簽,注意儲存。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詳細看清食用油的標簽、品牌、配料、等級、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是否符合要求。買回家后,最好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高溫和潮濕。
3.每天攝入不要超標。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的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以不超過25克為宜,一般而言,1瓷勺油約為5克,每天不要超過5瓷勺,平均一個菜不超過1瓷勺~2瓷勺(5克~10克)。
4.合理搭配,均衡攝入。建議大家不要長期食用同一種油,因為不同種類的油,它們之間的脂肪酸差異可能比較大,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含較多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亞麻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含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同的脂肪酸發(fā)揮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均衡攝入。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食用植物油的同時,補充特色食用植物油的攝入,注重食用植物油的均衡搭配,以改善食用植物油膳食結構和提高油脂攝入質量,滿足身體健康的營養(yǎng)需求。
5.溫度不同,用油不同。大家在烹飪時可根據所需溫度和耐熱性來正確選擇食用油。高溫煎炸時適宜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棕櫚油或調和油,不宜用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玉米油或大豆油;蒸煮炒菜時可選用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烹飪時油溫盡量不要太高;涼拌焯燙時可選用初榨橄欖油或芝麻油。
6.低溫烹調,營養(yǎng)健康。大家在烹飪食物時最好多采用低溫的烹調方式,避免一鍋油反復多次加熱。因為炒菜時油溫過高,不僅油脂本身的化學結構會發(fā)生變化,也會影響人體的吸收和消化,油脂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E、D也都會被破壞,會降低食用油的營養(yǎng)價值。因此,建議大家烹調食物時多采用蒸、煮、燉或水焯的方式,盡量減少煎炸方式。
來源:云南省消費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