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沃爾瑪食品安全協(xié)作中心在北京舉辦了“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的首場活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院士為該系列講座開講。食品安全領域的政府領導,行業(yè)專家和企業(yè)代表近4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陳君石院士為“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做首場分享
陳君石院士充滿激情深入淺出地和與會者分享了他對從“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轉變到“食品信息交流”的思考和分析。陳院士指出,目前全世界均使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這一概念,但是“風險”二字會使消費者聯(lián)想到食品有風險和不安全的負面印象,隨之產生恐懼心理,對食品供應的信心缺失,對政府和學術界不信任。因此,陳院士和國際上的專家共同提出將比較狹義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轉變?yōu)閮热莞鼜V泛的“食品信息交流”,引導消費者全面了解包括食品安全和營養(yǎng)健康在內的更加全面的信息,目的是更有利于建立信任和重塑消費者對食品供應的信心。
“食品信息交流”在全球是一個新的理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參照。對于如何開展有效的食品信息交流,陳君石院士提出:
第一、政府和企業(yè)應當堅持以科學為基礎開展信息交流,應在平時積極主動地與公眾開展對話交流,用開放透明的姿態(tài)來贏得信任。
第二、要加強政府部門和企業(yè)之間的溝通、協(xié)調,避免信息不對稱,同時發(fā)揮以專家為基礎的第三方機構的潤滑油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對話和交流。
第三、中國地域廣,人口群體差異性大,需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信息交流策略。比如對來超市買東西的大媽們,應該怎么對她們進行宣傳,對小孩,應該怎么宣傳,應該都是不一樣的。
第四、當下食品安全謠言滿天飛,辟謠也成風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給食品信息交流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要準確把握公眾的觀點,了解公眾的訴求和行為特征,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提升傳播渠道和內容的準確性、有效性和針對性,提高食品信息對公眾的吸引力。
第五,要加強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抓住兒童在形成固有的認知和觀念時進行教育,為未來的信息交流工作打下基礎。
第六,需要加大投入和保障,因為信息交流是一門學問,也需要有各方面人才的參與,要有機構、人員和經(jīng)費,才能加快信息交流方面建設的步伐。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jiān)測評估司張磊時副司長與陳君石院士在現(xiàn)場交流
企業(yè)代表與陳君石院士在現(xiàn)場交流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食品消費習慣也在不斷改變,食品信息交流作為一個新的概念應運而生。沃爾瑪食品安全協(xié)作中心將作為連接樞紐,建立多方參與的食品交流平臺,匯聚本地和全球研究力量及專業(yè)能力,為中國市場發(fā)展和應對其特有的食品安全問題作出持續(x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