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邵好 ○編輯 孫放
去年大額計提后的扣非凈利潤僅1000多萬元,卻打算向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送出數千萬元“唾手可得”的大紅包,綿世股份“零元股權激勵”不僅遭到市場強烈關注,也引來了監(jiān)管部門的問詢。
3月25日,上證報刊登《零元股權激勵便宜了誰?》一文,直指綿世股份以年增長8%的“優(yōu)惠”條件,向實際控制人鄭寬及關聯方設置總額高達數千萬元的股權激勵計劃,而被作為可比基礎之一的2015年業(yè)績卻意外大幅下降86.16%。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fā)市場的強烈反響,就在3月30日,深交所也向綿世股份發(fā)出年報問詢函,“明確要求公司結合資產減值情況及近期推出的股權激勵方案,詳細說明是否存在提前確認大額資產減值準備以拉低股權激勵計劃業(yè)績基準的情況?!?/p>
在年報中,綿世股份旗下“綿世·溪地灣”項目地下車位計提減值準備3921.62萬元,而該項目當期實現營業(yè)收入4.48億元,毛利率40.42%。為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在該項目本身不存在跌價跡象的情況下,公司將車庫單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原因,以及車庫成本核算、費用分攤、跌價準備的核算過程。
至于綿世股份對參股公司麥格斯科技、吃心壹佰思味濃餐飲計提1155萬元資產減值準備一事,深交所注意到,上市公司實際上在2014年才對這兩家公司完成了投資。問詢函由此要求上市公司對兩家公司歷年經營情況,2014年投資原因、決策過程、主要負責領導,以及是否與公司存有關聯關系等事項給出說明。
針對股權激勵方案本身,深交所也要求綿世股份給出更多解釋。
據相關規(guī)定,上市公司設定的激勵解鎖、行權指標需考慮公司的業(yè)績情況,原則上實行股權激勵后的業(yè)績指標不低于歷史水平。而綿世股份最近三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9.35%、9.86%、1.77%。假設目前的凈資產水平不變,2016年、2017年目標業(yè)績對應凈資產收益率不到5%,低于2013年、2014年,高于2015年則是因為當年計提了9683萬元的資產減值準備。
不僅如此,綿世股份的公司章程還規(guī)定,公司可不進行利潤分配的特殊情況中,包括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低于8%的情形,這意味著,8%僅是公司正常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