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價,后限價,然后高調處罰一家無網(wǎng)址、無當?shù)?14登記信息、無當?shù)毓ど叹植樵冃畔⒌纳矸莩芍i的經(jīng)銷商。茅臺很嚴肅,結果很搞笑。
茅臺的“限價令”可謂是轟轟烈烈,在全國30多家媒體刊登整版限價廣告,公布商場和超市的最高零售價以及舉報電話;組建工作組奔赴各地監(jiān)督“限價令”的落實;為了證明不是放空炮,旋即公布經(jīng)銷商中的“惡典型”。
這個世界變化快,我們的常識已不夠用。企業(yè)難道不是希望自己的產(chǎn)品價格越高越好嗎?只有奇瑞想賣出寶馬價格,而沒有沃爾沃想賣出吉利價格的道理。企業(yè)自己對自己限價,這樣有違經(jīng)濟理性的行為,難免不讓人以不憚的壞意來揣測茅臺的想法。是“真限”還是“假打”?
1月1日,茅臺出廠價一次性上調20%。茅臺的漲價刺激了其他高檔白酒的跟漲沖動,而高檔酒的漲價效應同樣也會擴散到中低端白酒,進而促成白酒的集體“耍酒瘋”。從這個意義上講,茅臺是白酒漲價的“元兇”??墒?,作為一個需要“政治正確”的國有企業(yè),在當前“保物價”的大氣候下,茅臺就想到了“既漲價又限價”——漲出廠價,限零售價,賺自己的錢,讓經(jīng)銷商無錢可賺。
可惜,這只是茅臺的一廂情愿。經(jīng)銷商不是活雷鋒,也不是老實孩子。不讓明賺,那就暗掙。方法也很簡單,公開渠道銷售很少量的茅臺,非公開渠道則大量鋪貨。供求決定價格,而不是“限價”決定價格。這也是為什么桌面上的茅臺“吃緊”,桌面下的茅臺卻在“緊吃”的緣故。
對此,茅臺能不明白嗎?只可惜,茅臺不大有興趣在這些“微觀”層面給力,而是更愿意在“宏觀”層面激揚文字,比如“限價令”。
茅臺如果將自己變成了發(fā)改委,就有點“跑偏”了,而用限價來掩飾提價,更是掩耳盜鈴了。茅臺再“國酒”,終究是企業(yè)身份,這一點不能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