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通行依舊遇障礙
——北京殘疾人專用設施建設和使用情況體驗式調查
□ 本報記者 何 可 實習記者 劉松瑤 文/攝
無障礙基礎設施是殘疾人等社會群體共享高品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今年12月3日是第33個國際殘疾人日,在節(jié)日來臨之際,記者走上北京街頭,體驗式調查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完善,但盲道“斷頭”、“無障礙廁所”門口被堵、輪椅坡道“缺失”等問題依舊不容忽視。
圖為地鐵和平西橋G口處的盲道,大約5米的距離轉角了6次,其中第1個轉角的“提示磚”被錯鋪成“引路磚”。11月30日上午,該盲道被共享單車占道。
盲道成了“忙道”
5米轉6次誰能找到“北”?
如果一位盲人想到北京知名景點“前門”轉一圈,那么他大概要吃上一些“苦頭”了。近日,記者閉上雙眼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體驗了一把特殊群體的日常生活,但沒走幾步便碰了“釘子”。
“咣!”在代表可以放心前行的條形“引路磚”所鋪就的盲道上,“突然出現(xiàn)”的垃圾桶把記者撞了個趔趄。11月27日11時,與地鐵前門站E2口相通的地下通道內,一個寫著“東城環(huán)衛(wèi)”的垃圾桶,將盲道攔腰“阻斷”。
走出地下通道,來到前門東大街輔路,這里的盲道同樣“障礙重重”。沒能在路邊找到車位的私家車來鉆空子,電動自行車歪七扭八地壓在盲道上,招攬旅游觀光生意的小商販層出不窮……
探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這種讓盲道變“忙道”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在地鐵、商場和醫(yī)院等人流密集場所,盲道被占用的情況尤為突出。
11月29日13時,惠新西街南口站C口外停滿了共享單車,即便是視力正常的人,通行也要“輾轉騰挪”,其中轉角處的一段盲道幾乎全被占用,數(shù)個小時都未得到清理。
11月30日9時,中日友好醫(yī)院1號門、3號門和人流較小的9號門外,均出現(xiàn)盲道被共享單車和電動自行車占用的情況。
11月30日16時,朝陽區(qū)上品+(奧運村店)北側幾乎整條盲道都被共享單車和電動自行車占用。
…………
“至今已實施20周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1周年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都對盲道等無障礙基礎設施設置、歸責作出明文規(guī)定?!睂τ谏鲜銮闆r,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表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占用無障礙設施,違反者或將面臨罰款等行政處罰。共享單車占用盲道,共享單車企業(yè)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都應承擔責任。
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規(guī)定,盲道的鋪設應保證視覺障礙者安全行走和辨別方向。盲道鋪設應避開障礙物,任何設施不得占用盲道。無障礙通道上有井蓋、箅子時,井蓋、箅子孔洞的寬度或直徑不應大于13毫米,條狀孔洞應垂直于通行方向。
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
首都兒科研究所東1門北側的盲道在未鋪設“提示磚”的情況下,直接通到安檢區(qū)的墻根下,形成“斷頭路”。
前門東大街輔路的盲道在可正常通行的“引路磚”內“混進”了兩塊“提示磚”,讓盲人不知如何下腳。
北三環(huán)東路輔路一條不足百米的盲道,先后給電線桿讓道、給井蓋讓道、給配電設備讓道……
在地鐵和平西橋G口外,一條只有5米的盲道轉角了6次,還有4塊“提示磚”被錯鋪成“引路磚”,即便是視力正常的人走下來也會覺得頭昏。
北京按摩醫(yī)院的醫(yī)生徐嘉,是一位視障人士,她告訴記者盲道被占用和指示不清給自己生活帶來很大困擾?!耙恍┘t綠燈沒有提示音,每次走到‘斷頭路’都會提心吊膽?!?/p>
“弱勢群體仍舊面臨‘弱勢’局面?!币晃槐本o障礙督導員向記者感慨,很多盲道彎彎繞繞,讓人找不著“北”,這說明不少地方在規(guī)劃設計上存在敷衍塞責的情況,只是為了建設而建設,沒有真正考慮到殘疾人的實際使用體驗,讓無障礙設施淪為擺設。
陽光助殘優(yōu)秀志愿者、北京市萬博律師事務所律師朱科告訴記者,“斷頭”“占道”“攔路”等情況,在全國各地的盲道中時有發(fā)生。
“在建設盲道的過程中,應該由建設單位科學設置,盡量繞開井蓋、電線桿等阻礙,并由主管部門監(jiān)督,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及時進行改造?!敝炜票硎荆罔F等公共交通相關部門,應當承擔更多的公益屬性,將站內盲道與市政盲道相連通。
圖為“和平東街北口路西”殘疾人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入口處為臺階,無輪椅坡道。11月30日上午,該衛(wèi)生間被隔壁商鋪正在充電的電動自行車堵得嚴嚴實實。
“手扶”代位扶手
1.5米讓14輛輪椅望“坡”興嘆
在安定路輔路上,有條通向朝陽區(qū)安貞涌溪公園的長坡道,高低落差約1.5米,路中有矮石柱,路旁是觀賞石墻。這也是從東南門進入公園的唯一通道。
11月30日10時,小小的公園中心廣場上,不少人挨擠在一起,曬太陽、話家常,其中不少是殘障人士。據(jù)記者統(tǒng)計,半小時內,共有14位老年人或殘障人士乘坐輪椅來到這里。
記者隨機采訪其中一位殘障人士,據(jù)他介紹,自己家住在公園附近的安貞里社區(qū),因為東南門坡度太陡,又沒有扶手,平日里只能從公園西側進入,一般有家人陪同的情況下,才會被“推”進東南門。
沒有扶手,只能靠“手扶”。與此情況類似的,還有南海子郊野公園的公共衛(wèi)生間。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該公園公共衛(wèi)生間的入口坡道,大多未配備扶手,且部分無障礙衛(wèi)生間內也未安裝扶手。
“建設公園前,我們已經向上級申報審批了對園內公共廁所的規(guī)劃,如果需要加建扶手,還得通過公園統(tǒng)一規(guī)劃部門去協(xié)調?!痹摴珗@游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只有業(yè)務部門能“講清”該事宜,并提供了相關部門經理的聯(lián)系方式,但記者多次撥打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朱科告訴記者,行業(yè)標準《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規(guī)定,公共廁所應充分考慮無障礙通道和無障礙設施的配置。所有公共廁所均應考慮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應在設計和建設公共廁所的同時設計建設無障礙設施。在現(xiàn)有的建筑中,如果可行,也應建造無障礙廁位或無障礙專用廁所。
相對于郊野公園,多數(shù)位于北京市區(qū)內的公園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
在柳蔭公園、青年湖公園、地壇公園、月壇公園、蓮花池公園、南禮士路公園等,每個被導覽圖標注有公共廁所的區(qū)域,均配有獨立無障礙衛(wèi)生間,且有無障礙扶手等無障礙基礎設施。其中,柳蔭公園的大門口還設有輪椅坡道,張貼無障礙服務提示,并配備呼救按鈕。
對于公共廁所外的斜坡是否必須配備扶手這一問題,朱科表示,對于無臺階、不很高的斜坡,要看其是否是殘疾人唯一的必經通道(有無其他更優(yōu)路線)?!督ㄖc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規(guī)定,行動障礙者和視覺障礙者主要使用的3級及3級以上的臺階和樓梯,應在兩側設置扶手。“比如,地鐵知春路站B出口,有一條盲道被14級臺階阻斷,且沒有扶手,這是不符合規(guī)定的?!?/p>
據(jù)朱科介紹,視覺障礙者主要使用的樓梯和臺階應在距踏步起點和終點250毫米至300毫米處應設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長度應與梯段的寬度相對應;上行和下行的第一階踏步應在顏色或材質上與平臺有明顯區(qū)別;不應采用無踢面和直角形突緣的踏步;踏步防滑條、警示條等附著物均不應突出踏面。
盡管國家標準規(guī)定得十分明確,但在具體執(zhí)行中,依舊有一些單位“就簡不就繁”。記者在調查中看到,很多地鐵站內的滾扶梯始末端僅有一排較短的盲道方位“提示磚”,且未與地鐵站內盲道相連。
“根據(jù)要求,每個地鐵口,至少有1個出口需要滿足無障礙設施的設置。”北京地鐵接訴即辦項目中心一位副經理告訴記者,上述較短的“提示磚”是一種簡單的止步提示。
“一些場所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踩著規(guī)定的‘下限’,如果較起真兒來,他們會拿并非‘行動障礙者和視覺障礙者主要使用’來說事兒。”朱科說,如果只看使用人群的比例,殘疾人肯定不占多數(shù)。
不過,即便是在殘疾人經常來往的場所,也有一些無障礙設施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朝陽區(qū)和平街街道溫馨家園項目是殘疾人就業(yè)保障金扶持項目,這里活躍著一支由助殘志愿者及殘疾人志愿者組成的助殘服務隊。距離這里最近的“和平東街北口路西”公共廁所,設有獨立的無障礙衛(wèi)生間。但衛(wèi)生間入口處為臺階,無輪椅坡道,且大部分時間都被隔壁商鋪的電動自行車堵得嚴嚴實實。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不可能一步登天、面面俱到?!敝炜普f,在殘障人群較多的區(qū)域,應優(yōu)先對遇到“障礙”的無障礙設施進行“疏通”。無障礙設施還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規(guī)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并與周邊的無障礙設施有效銜接、實現(xiàn)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