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藥業(yè)集團質量巡禮·QC篇
追根溯源破解問題解決之道
——小容量注射劑2號車間攻克安瓿瓶易炸易產生玻屑異物之路
在揚子江藥業(yè)集團今年8月舉辦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成品萬箱零缺陷”評比活動中,公司小容量注射劑2號車間項目——《系統(tǒng)解決玻瓶產品玻屑的可見異物問題》,獲得銅獎。
對制藥企業(yè)來說,產品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關乎質量安全,哪怕是包裝瓶上的小小瑕疵,都絕不能放過。
安瓿瓶壁薄、徑細,灌裝過程中極易炸瓶,這也是其易產生玻屑異物的主要原因,也是一直困擾行業(yè)的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小容量注射劑2號車間組成8人團隊。車間主任沈杰作為項目牽頭人沖鋒在前,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帶領項目組全身心撲在課題攻堅上。
有效防止炸瓶,是此次項目攻關的重點和難點。沈杰對所有成員進行分工,開始“蹲點”檢查設備,逐一查找炸瓶風險點。
53歲的蔡杰是設備工程師,在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已工作了22年,對國產及進口設備都比較了解,“如果設備老化、磨損厲害,很多節(jié)點都有可能導致炸瓶?!辈探苷f,設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工人下班后,他都會主動留下來,仔細檢查設備,尋找每一個炸瓶點,還要確保設備第二天正常運轉。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項目組的共同努力下,可能導致炸瓶的環(huán)節(jié)被鎖定。
“每一個風險點的解決都是一次技術攻關。很不容易。”沈杰說,安瓿瓶傳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烘干過程中的熱力均勻、吹掃過程中的精準對位,都是技術難題,稍有不慎就會炸瓶。
為了解決問題,同時又不影響正常生產,大家只得早來晚走?!绊椖拷M所有成員早上6:30就來了,晚上經常加班到后半夜,甚至通宵?!鄙蚪苷f,攻關過程中,每天晚上,大家都要集中開會,就白天遇到的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商量出對策后再進行嘗試,失敗了再頭腦風暴,然后再嘗試。35歲的設備工程師何小波很珍惜這次參加項目攻關的機會,主動舍小家為大家,日夜守在設備旁,與師父蔡杰一起琢磨、研究。
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經過無數次的實踐來檢驗。“所有人都是抱著問題徹底斷根的態(tài)度對待項目攻堅,成功率必須是100%,99%都不行!”沈杰說,“180多個日夜,無數次的反復調試,挑戰(zhàn)性試驗缺陷樣品一次合格率終于由最初的85%提高至100%!”這個數據見證了項目的成功,也凝聚了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次攻堅中,項目組還大膽對進口設備進行了革新。“我們長期對進口設備懷有畏懼心理,即使知道哪里有問題,也不敢輕易更換。”蔡杰說,項目組對于安瓿瓶的燈檢工序也進行了優(yōu)化。
至此,一直困擾行業(yè)的“玻瓶產品玻屑可見異物”難題得到根本解決。項目攻關成功后,安瓿瓶倒瓶發(fā)生率大幅降低,炸瓶發(fā)生率也下降了不少。另外,小容量注射劑車間得率由95.3%提升至96.5%。 (揚 新)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