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商品條形碼的使用可以提升生產與管理效率,方便商品信息快速識別與錄入,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冒用商品條碼容易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及相關信息產生混淆,損害公眾利益。
近日,寧夏銀川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興慶區(qū)分局在檢查轄區(qū)一超市時發(fā)現,該店使用的塑料購物袋上印制的商品條形碼掃不出產品信息。經執(zhí)法人員在中國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條碼追溯”微信小程序查詢,該條形碼為桐城市某公司產品,且該商品條形碼已于2012年注銷。
經調查,該超市使用的塑料購物袋是其委托第三人生產,購物袋上標注超市名稱及地址,并在未經注冊取得中國商品條碼的情況下,在“塑料購物袋”上冒用桐城市某公司已經注銷的商品條形碼。
根據《商品條碼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未經核準注冊使用廠商識別代碼和相應商品條碼的,在商品包裝上使用其他條碼冒充商品條碼或偽造商品條碼的,或者使用已經注銷的廠商識別代碼和相應商品條碼的,責令其改正,處以30000元以下罰款?!眻?zhí)法人員責令該超市停止使用該批塑料購物袋,并作出當場處罰。
銀川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平時選購商品時可以使用“條碼追溯”微信小程序來掃描商品條形碼分辨真?zhèn)?,預防上當受騙。同時,生產者、經營者不得使用未經核準注冊或已注銷的商品條碼,不得冒用、偽造商品條碼。
(來源:銀川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