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天堂,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td id="0huo4"><strong id="0huo4"></strong></td>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民生>>執(zhí)法>>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聯(lián)合發(fā)布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

        2023-09-13 22:11:01 重慶市場監(jiān)管

        “統(tǒng)一大市場 公平競未來”。2023年9月11日至15日,2023年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在全國廣泛開展。為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和社會輿論監(jiān)督作用,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市場監(jiān)管局共同聯(lián)合發(fā)布2022年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典型案例。

        image.png

        案例一:劉某與武漢金牛經濟發(fā)展有限公司、杭州務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蕪湖匯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自2018年2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三被告先后八次以權利人武漢金牛公司名義向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發(fā)起對原告劉某經營的“烏金建材經營部”淘寶店的投訴,指控原告在淘寶電商平臺上虛假宣傳,銷售假冒武漢金牛公司商標的產品,侵害武漢金牛公司商標專用權和企業(yè)名稱權。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根據被告的投訴對原告網店商品采取了斷開鏈接、下架商品,以及扣減網店信用評分的處理。為應對投訴,原告劉某數次發(fā)起申訴,不斷提交不侵權證明材料和說明,獲得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平臺通過并撤銷了對劉某淘寶網店及其商品采取的處理措施。投訴、申訴期間,三被告工作人員與劉某在阿里旺旺中進行對話交流,其對話交流的言詞存在威逼脅迫語氣并表示投訴到底。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電商網絡服務提供者)運用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則對侵權糾紛進行調處,一旦作出不構成侵權的反通知成立的肯定結論時,權利人所發(fā)通知即屬于錯誤通知。三被告以原告實施侵害其知識產權為名,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設立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及其機制,通過惡意發(fā)出錯誤通知包括明知通知錯誤仍不及時撤回或者更正、反復提交錯誤通知等手段,達到阻撓原告正常經營活動,獲取不當利益,不僅損害原告的合法權益,還破壞了平臺內經營者之間正當良性的競爭關系,擾亂了正常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構成濫用權利惡意投訴不正當競爭,應依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承擔加倍賠償責任。遂判決:武漢金牛公司、杭州務新公司、蕪湖匯德公司立即停止對劉某淘寶店鋪發(fā)出錯誤通知及不正當競爭;武漢金牛公司賠付劉某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所支出的合理費用共計40萬元,杭州務新公司在5萬元范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蕪湖匯德公司在35萬元范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武漢金牛公司在其淘寶網淘寶店鋪首頁顯著位置連續(xù)十日發(fā)布聲明,消除影響。武漢金牛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二審判決。

        【典型意義】

        權利人為實現(xiàn)產品價格管控,往往嚴格控制網絡銷售渠道,并利用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投訴渠道,對網絡店鋪正當的網絡銷售經營活動反復實施錯誤投訴,借助投訴規(guī)則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刪除產品鏈接,下架線上展示產品,扣除網絡店鋪信用評分,甚至店鋪封店。權利人利用投訴規(guī)則實施惡意投訴成本低、隱蔽性強,“清理”“不聽話”網絡店鋪的現(xiàn)象日漸猖獗。即使網絡店鋪經營者向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交不侵權證明材料和說明并申訴成功后,權利人仍施以反復投訴,惡意阻擾網絡店鋪正常經營活動,既給網絡店鋪造成難以救濟的巨大經濟損失,也嚴重破壞正常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依據電子商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權利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yè)道德,應當對其濫用權利惡意投訴行為承擔加倍賠償責任。本案探索了惡意發(fā)出錯誤通知的認定規(guī)則和責任承擔,合理調整權利保護與權利限制之間的法益平衡,有利于凈化網絡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網絡營商環(huán)境,促進網絡經濟發(fā)展。

        案例二: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楊某、任某、曹某侵犯商業(yè)秘密罪案

        【基本案情】

        2000年以來,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設計出加氣機控制器,相關技術文件、設計圖紙包含不為公眾所知悉的技術信息。為防泄露,該公司在員工手冊、勞工合同中均有保密規(guī)定,對技術資料的保管、借閱也制定了相應規(guī)范。2014年,被告人楊某從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辭職后創(chuàng)立被告單位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經營加氣設備,并擔任總經理,掌握經營決策權。2015年,曾在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工作的被告人任某加入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jiān)。2016年5月,楊某、任某得知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被告人曹某掌握有公司不為公眾所知悉的加氣機控制器技術信息,以高薪吸引曹某辭職并加入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研發(fā)加氣機控制器。同年7月,經楊某、任某指使,曹某參照在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工作時拷貝及掌握的技術信息設計出加氣機控制器。同年9月,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開始生產曹某設計的加氣機控制器,對外銷售302臺。經審計,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銷售前述產品獲利10828511.55元,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同期銷售302臺同類型或相類似產品的利潤為16386903.32元。經鑒定,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加氣機控制器所示14個技術信息不為公眾所知悉,曹某參照前述技術信息設計出的加氣機控制器與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14個技術信息相比,11個構成相同,2個構成實質相同;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使用曹某的設計生產并銷售的加氣機控制器技術信息與重慶某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14個技術信息相比,8個構成相同,4個構成實質相同。

        【裁判結果】

        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犯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判處罰金一千一百萬元;楊某犯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二十萬元;任某犯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十五萬元;曹某犯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十萬元;對重慶某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違法所得10828511.55元予以追繳;對扣押在案的物品予以沒收。宣判后,楊某等提出上訴,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明確了非公知性的認定標準、商業(yè)秘密保密措施的適當性標準,針對性解決了被侵犯商業(yè)秘密僅涉及核心部件時損失金額及違法所得的認定難題,最終確定被告單位實施了侵犯商業(yè)秘密行為。在被侵犯商業(yè)秘密涉及的核心技術部件系產品整機絕對利潤來源,對外亦是以產品整機形式一體銷售的情況下,突破商業(yè)秘密涉及范圍的實體限制,將產品整機利潤作為損失數額和違法所得認定依據,為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損失金額及違法所得的認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對同類案件審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亦對打擊同類犯罪,保護知識產權,引導市場主體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三: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訴陳某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在線公司)系第5916520號“baidu”、第1579950號“百度”商標權利人,2008年,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第1579950號“百度”商標為馳名商標。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網訊公司)為網站www.baidu.com的經營單位,百度在線公司將涉案商標授權百度網訊公司使用,并確認兩公司對百度網(www.baidu.com)和“簡單搜索”App享有共同運營權利,且約定對于侵權行為,各方均有權以自己名義單獨提起訴訟維權,或共同進行訴訟維權。2019年2月19日,陳某注冊了“baidu.mx”域名,并在baidu.mx域名上搭建“簡單搜索”作為名稱的網站,以“”“”標識,向互聯(lián)網用戶提供搜索服務,該網站搜索結果頁設有兩處廣告位,用于投放圖片廣告。2019年6月9日,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作出《域名仲裁裁決書》,裁決將爭議域名baidu.mx移交給百度在線公司。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陳某注冊“baidu.mx”域名并以此搭建“簡單搜索”網站提供搜索服務,其行為侵害了百度在線公司、百度網訊公司享有的第5916520號“baidu”及第1579950號“百度”商標專用權且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陳某賠付百度在線公司、百度網訊公司經濟損失80萬元并在《法治日報》刊登道歉聲明。陳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涉及域外域名仿冒“baidu.com”域名,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判決結果制裁了仿冒馳名商標的違法行為,規(guī)范了市場競爭秩序,維護了互聯(lián)網用戶的合法權益。本案的亮點在于如何確定域外域名侵權主體。人民法院充分運用證據規(guī)則,通過向域名解析商調取涉案域名DNS解析信息,結合域名注冊信息、WIPO仲裁文書,以及可信時間戳、IP360等電子證據,準確認定侵權人通過注冊域外域名以此搭建搜索網站行使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侵權事實。

        案例四: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重慶天極魅客科技有限公司訴前行為保全申請案

        申請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lián)網公司,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申請人于2013年9月正式發(fā)布智能電視產品,小米電視4系列產品由申請人負責品牌運營和產品銷售。2020年6月9日15時至16時55分,被申請人重慶天極魅客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一場智能電視直播測評,該場直播測評的機型共4款,分別為小米4A、4C、4X和榮耀智慧屏X1。在直播進行至1小時48分左右時,被申請人進行了關于電視后殼的“阻燃測試”,具體過程為使用壓力噴槍對榮耀智慧屏X1以及小米4A的后殼進行火焰噴射,試驗結果為小米后殼起火燃燒而榮耀后殼未燃燒。在2020年6月7日至14日,被申請人在其官方微博中發(fā)布包括“一場真正的專業(yè)拆機全程回顧”和“一場真正的專業(yè)拆機榮耀智慧屏PK小米電視!”在內的16個微博視頻、文章,累計觀看次數超過240萬。申請人指控被申請人發(fā)布的案涉視頻和微博內容屬于誤導性信息,已經在互聯(lián)網中引起大量轉發(fā),導致質疑小米電視質量的話題迅速在互聯(lián)網發(fā)酵,被申請人的行為嚴重誤導社會公眾對小米電視質量的評價,損害申請人多年積累的良好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造成了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遂申請訴前行為保全。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本案中,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經營范圍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二者都從事互聯(lián)網業(yè)務,客戶群體具有高度的重合性,都具有爭奪流量的可能性,故二者具有競爭關系。就案涉視頻所涉的對比燃燒試驗而言,被申請人在對象選擇、試驗方法、實驗完整性、對比條件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極有可能誤導消費者。作為一家專門從事專業(yè)性的對比工作的專業(yè)媒體,被申請人的前述行為難謂正當。被申請人的涉案視頻及相關文章在客觀上已經導致了大量對申請人涉案電視的否定性評價,極可能降低申請人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結合互聯(lián)網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的特點,如不及時制止被申請人的行為,將可能繼續(xù)損害申請人的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且該損害將難以彌補。對被申請人而言,要求其刪除涉案視頻和文章,不影響被申請人“天極網”及其他社交平臺的正常經營,對被申請人的影響較小。因此,申請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對被申請人重慶天極魅客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行為保全申請符合法律規(guī)定,遂裁定重慶天極魅客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刪除侵權內容。

        【典型意義】

        本案是人民法院依當事人申請采取訴前行為保全措施保護互聯(lián)網民營企業(yè)的典型案例。用戶群體以及用戶注意力等資源是互聯(lián)網經營者盈利的關鍵,部分互聯(lián)網經營者可以通過新技術或新方法影響互聯(lián)網用戶的注意力,致使其他經營者正常商業(yè)活動難以進行或造成其他損失。但由于互聯(lián)網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的特點,若等待生效裁判認定被訴經營者的行為是否予以禁止,則在案件審理期間,被訴經營者亦可能給受損的經營者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而受損的經營者作為申請人在起訴前或未獲生效裁判文書前申請法院采取行為保全措施,責令被申請人暫時停止被訴侵權行為,則有利于緩解受損害經營者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保護經營者利益。本案的裁判有助于強化公眾理解訴前行為保全的適用條件和深刻內涵,為民營企業(yè)帶動市場經濟發(fā)展提供支撐,有利于營造公平誠信的互聯(lián)網競爭環(huán)境,推動形成保護經營者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案例五: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訴數推(重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譚某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計算機公司)和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科技公司)系關聯(lián)公司,共同運營騰訊旗下“天天快報”“騰訊視頻”“微信”“騰訊微視”相關商品或服務。數推(重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推公司)為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譚某系數推公司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理,是該公司唯一股東。工信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tǒng)信息查詢顯示,數推公司及譚某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分別開設搭建了www.qiehy.com“企鵝代商網”、www.b22.qiehy.com“金招代刷網”、www.jz.qiehy.com“金招代刷網”、www.diss.qiehy.com“全媒體代刷網”、www.souzhuanke.com“搜篆客”和www.jiyweb.com“企鵝代商網”等網站。數推公司及譚某通過其運營的上述網站,接受客戶委托刷量訂單,并將訂單轉讓或轉托從事刷量服務的其他網絡平臺營運商,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針對騰訊公司網站或者其他運營商網站的產品或服務,虛假提高受托信息的點擊量、瀏覽量、閱讀量,從而獲取接受訂單與轉托刷量之間的差價。騰訊計算機公司和騰訊科技公司以數推公司及譚某涉嫌不正當競爭為由向法院起訴。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數推公司、譚某有償提供虛假刷量服務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數推公司及譚某停止在其主辦網站上針對騰訊計算機公司和騰訊科技公司的互聯(lián)網產品或服務提供虛假刷量服務,賠償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支出的合理費用共計120萬元,同時在《法制日報》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

        【典型意義】

        本案是打擊網絡黑灰產業(yè)的典型案例,明確了互聯(lián)網經營者有償提供虛假刷量服務的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yè)道德,損害合法經營者、用戶和消費者的權益,擾亂正常競爭秩序,應納入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規(guī)制。本案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的“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有益探索,為審理涉及互聯(lián)網黑灰產業(yè)的類似案件提供了裁判指引。

        案例六: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與重慶紅伊人食品有限公司、南岸區(qū)雅福鏈食品超市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系馳名商標“冠生園”及企業(yè)字號“冠生園”的權利人。重慶紅伊人食品有限公司經臺灣某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授權,在其生產、銷售的“廣式臺冠月餅”產品包裝袋側面標注了授權商企業(yè)全稱“臺灣某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字樣,南岸區(qū)雅福鏈食品超市銷售了涉案月餅,并在打印的小票上標注“冠生園多口”字樣。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認為上述行為構成對其“冠生園”商標權的侵犯,同時也存在攀附其“冠生園”企業(yè)字號的故意,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亦構成不正當競爭。另查明,臺灣某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的唯一董事及實際控制人為重慶某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周某作為臺灣某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授權代表與重慶紅伊人食品有限公司簽訂授權委托書。

        【裁判結果】

        重慶兩江新區(qū)(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人民法院認為,“冠生園”可被認定為具有一定影響的企業(yè)字號。重慶紅伊人食品有限公司在涉案月餅上標示授權商為臺灣某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的行為,系其作為同業(yè)競爭企業(yè),在明知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企業(yè)字號具有極高市場知名度與影響力的情況下,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利用其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為臺灣某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唯一董事的身份地位,以簽訂授權委托的形式,在其生產的涉案月餅上標注字號與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企業(yè)字號相同的公司名稱,引人誤認為涉案產品、企業(yè)主體之間存在特定聯(lián)系,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一審判決重慶紅伊人食品有限公司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重慶紅伊人食品有限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后申請撤回上訴,二審裁定準予撤回上訴。

        【典型意義】

        本案審判不局限于境外企業(yè)登記注冊及授權的形式合法性,而采用實質性審查方式,著重考查授權許可的真實目的、授權雙方之間是否具有關聯(lián)性等方面,探究授權行為的正當性,進而認定企業(yè)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該案樹立的裁判規(guī)則,在我國境內企業(yè)名稱的競爭保護強度與企業(yè)名稱的區(qū)域性登記注冊規(guī)則之間進行平衡,能夠有力遏制境內企業(yè)不誠信經營行為,同時指引境外企業(yè)合法有效通過授權方式進入境內市場。對于企業(yè)的經營行為模式具有較強的引導性。

        案例七: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拓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原告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扎斯公司)系“餓了么”網站(域名為www.ele.me)以及“餓了么”APP的運營者。被告重慶拓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爽公司)系“美團外賣”在重慶市開州區(qū)域內唯一合作方以及配送服務商。重慶市開州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作出的渝開州市監(jiān)處字(2020)7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自2019年1月以來,拓爽公司為了更好的拓展外賣業(yè)務,排擠其他外賣平臺,利用其在開州區(qū)域的市場占有率及其優(yōu)勢地位,通過線下簽訂“戰(zhàn)略合作伙伴政策支持申請書”的方式,限制入網商戶(包括已入網商戶和新入網商戶)與存在競爭關系的其他第三方平臺(主要針對“餓了么”平臺)進行相同或類似業(yè)務合作,對違反約定或拒絕簽訂獨家協(xié)議的商戶,拓爽公司利用技術手段,采取上調服務費、縮小配送范圍、強制關閉店鋪等進行限制。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拓爽公司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二項“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下列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誤導、欺騙、強迫用戶修改、關系、卸載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的規(guī)定,損害了商戶和其他平臺的合法權益,擾亂公平開放的互聯(lián)網競爭秩序,其行為已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承擔停止侵權及賠償損失等經濟責任,依法判決拓爽公司向拉扎斯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20萬元。一審宣判后,拓爽公司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是人民法院服務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目標,加強對平臺經濟不正當競爭行為規(guī)制的典型案例。外賣電商平臺利用技術手段,采取上調服務費、下調店鋪排位、限縮配送范圍、降低派單速度、減小適配性等方式限制平臺內經營者與其獨家交易的問題不斷涌現(xiàn)。通過本案處理結果,人民法院有效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對引導平臺經濟健康發(fā)展、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積極示范意義。

        案例八:深圳市臉萌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涅若科技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原告深圳市臉萌科技有限公司和被告重慶涅若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為“剪映”APP和“剪同款”APP的開發(fā)者和運營者,兩者同屬于視頻剪輯類行業(yè),區(qū)別在于被告運營的“剪同款”APP不存在用戶上傳端口。原告“剪映”APP內素材構成為貼紙與特效由原告開發(fā),視頻模板存在用戶制作與上傳的情況,原告通過《剪映用戶協(xié)議》獲取用戶授權。原告于2022年7月19日至2023年3月14日期間進行多次公證取證,發(fā)現(xiàn)被告“剪同款”APP“首頁”“最新”等欄目中存在大量與原告“剪映”APP相同的素材資源,且“剪同款”APP最新上線的貼紙等素材與“剪映”APP中新增素材存在部分相同。同時,原告的用戶投訴被告“剪同款”APP展示了其在“剪映”APP上制作并上傳的視頻材料,由此原告主張被告實施了實時搬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裁判結果】

        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人民法院認為,“剪映”APP中短視頻、短視頻模板、貼紙、特效等數據資源,以非獨創(chuàng)性方式呈現(xiàn)。上述數據雖然屬于對社會公開的資源,但經過人工收集、整合,并作為后臺數據可供應用程序用戶選擇并使用,能憑借其資源的多樣性、獲得方式的便捷性、再創(chuàng)作的高效性使得該應用程序具有競爭優(yōu)勢,故該數據集合能夠使原告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競爭優(yōu)勢,并為其帶來經濟利益。原告基于涉案非獨創(chuàng)性數據集合形成的競爭性利益,應當屬于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合法權益。

        被告應用程序中的貼紙、特效、短視頻模板有相當部分與原告基本相同。在被告未提供證據證明“剪同款”APP相同或相似短視頻素材有合理來源的情形下,可以推定被告未經許可獲取并使用了“剪映”APP的短視頻模板、貼紙、特效等素材并通過“剪同款”APP向公眾提供。被告的行為超出了正當競爭的界限,削弱了原告對此享有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如若不加以制止,原告的競爭性利益將會受到實質性損害。同時,被訴侵權行為不是被告實現(xiàn)經營目的的必要手段,不具有正當性,破壞了短視頻剪輯行業(yè)正常的競爭秩序,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yè)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以及合理費用200000元。

        【典型意義】

        本案系全國最大的視頻剪輯平臺用戶公開數據被獲取使用引發(fā)的不正當競爭案件。本案以平臺對用戶上傳數據是否享有競爭性利益、數據獲取使用行為正當性判斷為重點,解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對于數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適用邏輯和構成要素,有效規(guī)制數字經濟背景下侵害數據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維護網絡空間公平競爭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九:重慶天權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游某、浪胃仙(重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18年7月,天權星公司與李某(藝名為浪胃仙大胃王)簽訂《藝人獨家經紀合同》(復印件),約定天權星公司全權代理李某涉及不限于網絡平臺主播、攝影模特、出版等與演藝有關的商業(yè)或非商業(yè)活動,與公眾形象有關的活動等,合同期限為三年等內容。2020年7月14日,天權星公司股東會決定免去游某執(zhí)行董事和經理職務。此前,游某為天權星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

        2020年7月23日,李某向天權星公司發(fā)出《關于不再延長藝人經紀合同的函告》,宣稱雙方簽訂的藝人經紀合同期限將至,李某決定不再延長續(xù)簽藝人經紀合同,即合同到期后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終止。同年8月21日,李某向天權星公司郵寄了《告知函》,告知天權星公司合作終止,結清款項,立即停止繳納社會保險等相關費用,并不得以其名義對外承接商業(yè)活動、招攬藝人等。

        2020年7月23日和2021年11月26日,天權星公司先后委托公證機構對抖音、快手賬號以及微信中以“浪胃仙”為名稱的短視頻進行了公證保全。

        天權星公司為證明案涉“浪胃仙”抖音、快手賬號系公司資產,向法院提交了與游某等人的微信聊天記錄,為證明其損失向法院申請了律師調查令,舉示了其損失巨大的相關賬冊。游某和浪胃仙公司對相關證據均不認可。

        天權星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確認相關抖音、快手賬號歸屬天權星公司所有,游某、浪胃仙公司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連帶賠償天權星公司經濟損失618萬元。

        【裁判結果】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名為“浪胃仙”“l(fā)angweixianyx”的抖音、快手賬號歸屬天權星公司,駁回天權星公司主張游某和浪胃仙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并賠償經濟損失的訴訟請求。天權星公司、游某均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現(xiàn)有證據,能夠確認游某對案涉賬號的注冊、使用、管理,均屬于其履行天權星公司經營業(yè)務的職務行為,故案涉賬號應屬于天權星公司的虛擬財產,但天權星公司主張浪胃仙公司和游某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證據不足,不予支持,遂判決駁回天權星公司、游某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系全國知名網絡直播賬號“浪胃仙”權益歸屬認定的案件。具有大量粉絲的網絡直播賬號之權屬糾紛,本質上是賬號所代表市場經濟價值的歸屬之爭。實踐中,網絡直播賬號的注冊并不規(guī)范,網絡直播賬號的權益之爭時有發(fā)生。該案裁判對于探索網絡直播賬號的價值本身以及網絡直播賬號的權利歸屬,促進網絡直播企業(yè)的規(guī)范化運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案例十:重慶佳思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陳某某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21年4月5日至2021年9月5日,被告陳某某系原告重慶佳思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思奇公司”)的員工。被告工作崗位為“商務”,需要接觸原告公司系統(tǒng)總后臺賬號及密碼。原告認為其公司管理系統(tǒng)總后臺“客戶管理”欄目內的客戶信息是其商業(yè)秘密;原告系統(tǒng)總后臺的客戶信息是由原告員工通過小紅書、抖音等網絡渠道發(fā)帖或跟帖收集潛在的整形客戶,然后員工私信客戶索要電話、詢問意向項目,并將收集到的信息錄入到系統(tǒng)。原告公司管理系統(tǒng)總后臺“客戶管理”欄目內有多條客戶信息,原告舉示了其中5條系統(tǒng)客戶信息,認為被告將原告的系統(tǒng)客戶信息竊取后以第三方公司唯美薈公司的名義促成客戶與醫(yī)院簽訂合同。被告陳述該5條信息系其自有信息,被告先向原告公司提供該客戶信息,原告公司未能成功交易,被告再將該客戶信息用于其他第三方平臺,但無法舉證證明該信息為被告自有信息。原告請求:1.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商業(yè)秘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2.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0000元;3.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裁判結果】

        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人民法院認為,原告主張的系統(tǒng)總后臺客戶信息是不為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的,能為原告帶來競爭優(yōu)勢和經濟效益的,并已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的商業(yè)秘密。原告是該系統(tǒng)總后臺客戶信息的經營主體,有權對侵犯該商業(yè)秘密的行為主張權利。被告違反權利人即原告有關保守系統(tǒng)總后臺客戶信息商業(yè)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yè)秘密,侵犯了原告對系統(tǒng)總后臺客戶信息商業(yè)秘密的權利。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0000元。

        【典型意義】

        本案明確沒有交易或使用的客戶名單也可能成為商業(yè)秘密,所確立的裁判規(guī)則對今后同類案件具有示范意義。本案依法保護數據時代下企業(yè)通過網絡手段獲取的意向客戶名單的商業(yè)秘密,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司法服務和保障。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裁判引導企業(yè)員工合法、規(guī)范履職,具有較強法治教育價值。

        image.png

        案例一:重慶某公司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案

        【基本案情】

        2022年7月,市場監(jiān)管綜合行政執(zhí)法總隊執(zhí)法人員根據舉報,對位于兩江新區(qū)鴛鴦街道某文化傳媒公司進行執(zhí)法檢查?,F(xiàn)場發(fā)現(xiàn),當事人在抖音平臺經營的6個直播間正在從事LV包等二手奢侈品直播銷售,6個直播間帳號界面分別展示有“中國西南地區(qū)NO.1”“抖音官方唯一指定中檢鑒定”和“日本直郵,一手貨源”等宣傳內容。經查,當事人“中國西南地區(qū)NO.1”的商業(yè)宣傳,其內容含糊不清、有多重語義,易讓消費者誤以為當事人整體實力在西南地區(qū)居于首位;抖音平臺并未為其指定某一檢測機構進行鑒定,“抖音官方唯一指定中檢鑒定”內容宣傳不屬實;當事人貨源購進途徑多樣,大部分商品采購自國內2個二手奢侈品平臺,但其作“日本直郵,一手貨源”內容宣傳,易給消費者產生當事人經營二手奢侈品均從日本直郵采購的印象。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構成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違法行為,重慶市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對當事人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本案是以舉報直播帶貨中的二手奢侈品有假貨入手,直播間的直播界面宣傳內容是由經營者根據市場需要隨時編輯,違法線索“稍縱即逝”,必須當場鎖定關鍵證據,再根據宣傳內容,讓其提供證明材料,經過深挖,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無法證明其宣傳內容,屬于典型的虛假宣傳行為。近年來,關于直播帶貨存在問題和投訴急速攀升,市場監(jiān)管部門依法查處本案,及時糾正違法行為,體現(xiàn)了堅持保護消者合法權益與激勵創(chuàng)新并重的原則,有利于為經營者劃定行為界限,為直播行業(yè)等網絡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的發(fā)展提供行為指引,維護公平競爭的直播銷售市場秩序。

        案例二:重慶某整形美容醫(yī)院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

        【基本案情】

        2022年6月,市場監(jiān)管綜合行政執(zhí)法總隊執(zhí)法人員根據舉報,依法對南岸區(qū)某整形美容醫(yī)院經營場所進行執(zhí)法檢查。在當事人的經營場所內,發(fā)現(xiàn)其營銷部工作電腦中有《重慶某整形美容醫(yī)院關于618刷單流程培訓的通知》等資料。經查,當事人組織員工和邀約中介公司等進行“刷單炒信”,共計虛構交易566單,虛構交易金額621599.9元,發(fā)布“感覺挺好、醫(yī)院高端大氣上檔次”“雙眼皮效果自然逼真,宛若天生一般”等虛假評價250條。組織其新媒體部等4個部門員工進行刷單培訓,布置刷單任務并支付報銷刷單費用。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行為構成組織虛假交易及編造用戶評論進行虛假商業(yè)宣傳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和《網絡交易監(jiān)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 的規(guī)定,市場監(jiān)管部門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對當事人作出罰款25萬元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本案當事人為綜合型醫(yī)美機構,為了達到吸引客戶,線上引流,線下攬客,先后實施了未經審查發(fā)布廣告、發(fā)布利用患者形象作證明的廣告、價格欺詐、虛構交易和用戶評價等一系列的違法行為,幾乎囊括了當前醫(yī)美整形行業(yè)呈現(xiàn)的諸多違法亂象。本案查處過程中,市場監(jiān)管部門綜合運用廣告法、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guī),予以分別定性處罰,對加強醫(yī)美機構的監(jiān)管執(zhí)法,特別是刷單炒信類案件的查處具有示范借鑒意義。

        案例三:海南某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

        【基本案情】

        2021年11月,璧山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在對海南某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重慶璧山區(qū)的經營活動場所開展現(xiàn)場檢查時發(fā)現(xiàn),該公司工作電腦中保存有“瑞德口服液項目計劃”和“海德生物科技集團”課件并用于日常宣傳,稱“瑞德口服液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衰老功能,是食品級安全性可預防性抗病毒日常保健產品,可預防流感病毒、SARS、MERSCoV、CoVID-19等病毒產生的感染炎癥損傷;養(yǎng)生和康酒具有增強體質、強筋降脂、滋養(yǎng)肌膚、改善血糖、延年益壽等5大特點,具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古法釀制工藝,釀造工藝:1年出酒、2次投料、9次蒸餾、8次發(fā)酵、7次取酒”。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宣傳內容均無法提供證明材料且與事實不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之規(guī)定,璧山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之規(guī)定對當事人作出罰款9萬元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近年來,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領域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層出不窮,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該案件是打擊養(yǎng)老詐騙專項行動中查處的典型案例。市場監(jiān)管部門精心部署,堅決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以群眾關心的保健品會銷行為為切入點,重拳出擊、嚴肅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力維護了養(yǎng)老行業(yè)公平競爭秩序,維護了相關經營者企業(yè)合法利益、廣大老年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案例四:邱某實施混淆行為案

        【基本案情】

        2022年8月,榮昌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相關行政機關移送線索,對邱某實施混淆行為開展調查。經查,邱某購進18個品種的茶制品,在榮昌區(qū)雙河鎮(zhèn)農貿市場攤位上對外出售,其銷售的9個品種的茶制品包裝與 “雲煙”“南京”“中華”“荷花”“紅塔山”“芙蓉王”等品牌卷煙外包裝相近似,給消費者造成混淆,使消費者誤認為該商品與相關產品有關聯(lián)。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構成了實施混淆行為的違法行為。榮昌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相關混淆商品,并處罰款2500元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該案當事人是四川重慶交界處鄉(xiāng)鎮(zhèn)跨區(qū)域作案的游動無證攤販,被查后,當事人拒絕配合接受調查,由于當時正值疫情管控時期,執(zhí)法人員出行受限,經與瀘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溝通,兩地市場監(jiān)管共同對當事人進行法律法規(guī)宣傳,促使當事人自覺認識到違法行為,自愿接受法律處罰。該案件是重慶市查處的首例銷售仿品煙草“茶制品”的案件,本案的查處,搭建起了榮瀘兩地市場監(jiān)管執(zhí)法人員的交流平臺,暢通了川渝兩地執(zhí)法合作機制。

        案例五:重慶某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實施混淆行為案

        【基本案情】

        2022年6月16日,重慶市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投訴,對重慶某制冷設備有限公司進行現(xiàn)場檢查。經查,當事人作為北京比澤爾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的特約經銷商,在明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2021年5月15日作出的(2020)京73民終325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北京比澤爾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在企業(yè)名稱中完整包含‘比澤爾’字樣,容易使相關公眾誤認為其與權利人存在特定聯(lián)系,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終審判決后,仍以簽訂合同形式,購進銘牌標注為“北京比澤爾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字樣的制冷壓縮機產品進行銷售,足以引人誤認為該制冷壓縮機是比澤爾制冷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商品或者存在特定聯(lián)系,使相關公眾對該制冷壓縮機的來源產生混淆。2021年5月15日至案發(fā)日止,當事人的違法經營額共計590,434.13元。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構成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yè)名稱實施混淆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重慶市市場監(jiān)管局責令當事人改正上述違法行為,沒收帶有“北京比澤爾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標識銘牌的制冷壓縮機78臺并處罰款29.52萬元。

        【典型意義】

        本案是川渝兩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簽署《聯(lián)合打假護雙城經濟圈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合作協(xié)議》以來,兩地聯(lián)合打擊知識產權侵權的一次重要區(qū)域合作執(zhí)法,打破了省際間處理違法信息互通不全、辦案方式孤立的壁壘,為進一步促進成渝經濟圈營商環(huán)境聯(lián)建、實現(xiàn)重點領域聯(lián)管、強化監(jiān)管執(zhí)法聯(lián)動積累了實戰(zhàn)經驗。同時,本案作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施行后(2022年3月施行),市場監(jiān)管部門率先適用該解釋查辦的侵權案件,依法認定銷售商應知產品上使用“比澤爾”字號構成企業(yè)名稱侵權仍銷售標有侵權“比澤爾”公司名稱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對今后相關類似侵權案件的查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案例六:重慶某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實施混淆行為案

        【基本案情】

        2022年5月,大足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在開展近視防控產品專項執(zhí)法行動時,發(fā)現(xiàn)重慶某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場所的戶外墻體廣告印有“三甲醫(yī)院驗光配鏡中心遷到此處、足醫(yī)配鏡中心”等字樣,其用于經營的包裝袋也印有重慶市大足區(qū)人民醫(yī)院(三甲醫(yī)院)等字樣。經查,當事人在與重慶市大足區(qū)人民醫(yī)院合作協(xié)議到期后,未經授權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墻體廣告、包裝袋、銷售單、巨幅營業(yè)執(zhí)照的方式,擅自使用重慶市大足區(qū)人民醫(yī)院這一社會組織的名稱(包括簡稱等),使人誤以為當事人與重慶市大足區(qū)人民醫(yī)院存在特定聯(lián)系。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二項所指的混淆行為。大足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予以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

        本案是近視防控產品專項執(zhí)法中發(fā)現(xiàn)的案源線索,部分不良商家利用公立醫(yī)療機構、公共服務部門甚至地方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搭“順風車”,混淆老百姓視聽,從而謀取不正當利益,繼而影響公立醫(yī)療機構、公共服務部門甚至地方政府部門的社會公信力。本案的查處有力維護了近視防控產品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同時也維護了廣大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案例七:重慶某科技有限公司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業(yè)標識案

        【基本案情】

        2021年11月,兩江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根據線索,對重慶某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線下會議處進行現(xiàn)場檢查,現(xiàn)場檢查到當事人經營場所會議室黑板上寫有“微信外賣”“微信外賣對商家的幫助”等字樣,會議室的桌上有多份“邀約話術”,話術上寫有“微信外賣”等字樣,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含有“微信”“微信外賣”等字樣的DM宣傳單等。活動中不僅宣傳騰訊公司要開發(fā)“微信外賣”等信息,并以騰訊官方名義招收代理商、銷售其自營的某外賣軟件,并收取高額代理費用,讓人誤認為系騰訊官方即將開發(fā)的外賣軟件。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行為構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一)項所指的混淆行為。兩江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對當事人處以6.94萬元的罰款。

        【典型意義】

        本案中當事人以入駐“微信外賣”的名義對自己的招商項目進行宣傳,引起他人誤解并簽訂合作協(xié)議,在其開發(fā)的外賣程序中并未使用“微信”字樣或通過商標與商品的整體化使用與他人商品相混淆,而是通過使用“微信外賣”招商推廣,引人誤認為該商品系騰訊公司所開發(fā),與騰訊公司的微信APP存在特定聯(lián)系,推廣自己公司的小程序搭騰訊公司的“順風車”,借助知名企業(yè)的良好商譽從事經營活動,兩江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查處本案,及時糾正違法行為,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和消費者利益。

        案例八:重慶某商貿有限公司未按照規(guī)定公示促銷規(guī)則、促銷時限案

        【基本案情】

        2022年5月,沙坪壩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根據舉報對重慶某商貿有限公司開展現(xiàn)場檢查。經查,當事人為了增加賣場人氣,從2022年4月開始,以國美電器沙坪壩小龍坎體驗店的名義通過撥打消費者預留電話或發(fā)短信的方式開展促銷活動,通知消費者到店內免費領取由霸州市冠峰五金機械廠生產的1臺拍拍樂料理機,消費者領取料理機后根據需要自主選擇是否參加以2799元/臺購買深圳市君煌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少年行Ai智能學習機促銷活動。經查,當事人無法提供此次學習機促銷方案等資料,未制定促銷活動方案,未按規(guī)定進行促銷規(guī)則、促銷時限以及對消費者不利的限制性條件等信息的公示。

        【處理結果】

        當事人上述促銷行為未按照規(guī)定公示促銷規(guī)則、促銷時限經營活動的行為,違反《規(guī)范促銷行為暫行規(guī)定》第七條的規(guī)定,沙坪壩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規(guī)范促銷行為暫行規(guī)定》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罰款2800元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本案中,商家在促銷過程中故意不予公示促銷時限和規(guī)則欺騙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此案的查處,即保護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等合法權益,也起到了震懾和宣傳作用。沙坪壩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查處本案,及時糾正違法行為,恢復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有效遏制了市場亂象,切實維護了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案例九:重慶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商業(yè)賄賂案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武隆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司法機關移送線索,對重慶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開展現(xiàn)場檢查。經查,當事人在銷售醫(yī)療耗材過程中,為了獲得藥品交易機會和競爭優(yōu)勢,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李某某,先后多次向原重慶市武隆區(qū)某醫(yī)院院長郭某進行行賄,郭某利用其職務便利使重慶市武隆區(qū)某醫(yī)院從當事人處購進醫(yī)療耗材85萬余元。

        【處理結果】

        當事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屬于采取商業(yè)賄賂的方式實施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武隆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對當事人作出罰款30萬元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本案查辦過程中,市場監(jiān)管部門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提請明確對行政處罰追訴時效“二年未被發(fā)現(xiàn)”認定問題的函的研究意見》(法工委復字〔2004〕27號)的精神,進一步厘清了二年追究行政責任的起始點,整合了刑事打擊與行政執(zhí)法的整治合力。武隆區(qū)市場監(jiān)理局加強與公安、法院、檢察院、紀檢監(jiān)察機關協(xié)調聯(lián)動,整合多方監(jiān)督力量,實現(xiàn)信息資源共享,形成了齊抓共管、聯(lián)合懲戒的工作格局,充分發(fā)揮了行刑、行紀銜接的重要性,維護了相關經營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進一步提高了轄區(qū)醫(yī)療器械行業(yè)的競爭合規(guī)意識。

        案例十:王某商業(yè)賄賂案

        【基本案情】

        2022年2月,江北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司法機關移送線索,對王某商業(yè)賄賂案開展調查。經查,王某為了獲取重慶B09-7地塊廠房新建項目總承包工程招標項目的交易機會,與其他2名當事人一起,先后支付11萬元好處費給該項目評標專家組長稅某某,最終由當事人聯(lián)系掛靠的公司“重慶某建設公司”中標。

        【處理結果】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構成了采用商業(yè)賄賂方式實施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九條,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沒收當事人違法所得104.2萬元,罰款82.933萬元。

        【典型意義】

        本案中,王某與其他2名當事人共同實施行政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共同違法行為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缺少如何認定共同違法的規(guī)定。本案借鑒刑法中共同違法行為“同時具備兩人以上”“有共同故意””有共同行為”三個構成要件,綜合考量當事人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以三人的違法所得比例來確定對王某的罰款金額,有力維護了建筑行業(yè)和招標投標領域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對同類案件的查辦具有借鑒意義。

        歡迎社會各界通過

        舉報電話、網絡郵箱等方式

        及時反映壟斷案件、不正當競爭案件線索

        市場監(jiān)管部門

        將依法打擊違法行為

        并及時公開曝光典型案例

        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

        (責任編輯:王海琳)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遼寧省燈塔市種植的遼峰葡萄喜迎豐收 ...

        • 湖北省襄陽市襄北編組站大橋正式通車 ...

        • 探營小鵬、凱迪拉克體驗店:產品各有 ...

        • 源網荷儲齊發(fā)力?賦能綠電高質量發(fā)展 ...

        • 重慶舉行食品抽檢技能大比武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