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更好聚焦消費者“急難愁盼”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消費領域問題的解決路徑,助力新發(fā)展階段消費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圍繞中消協(xié)“共促消費公平”消費維權年主題,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一季度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分析。其中,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yè),從產品到市場消費者權益保護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根據江蘇省消保委系統(tǒng)第一季度數據分析,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投訴共263件,其中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電池電機等新能源部件質量問題突出,如電池充不進電、續(xù)航里程隨環(huán)境變化起伏過大等;二是宣傳承諾難兌現,如使用芯片數量與承諾不符,行駛里程數小于約定行程;三是交付問題引發(fā)糾紛,受國內外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工廠產能不足交付不及時引發(fā)糾紛;四是新能源汽車數據管理方面存在爭議,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吸引著消費者的同時,不少消費者也對相關企業(yè)車輛數據的收集管理產生疑問,消費者一方面擔心自身信息有泄露隱患,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在事故發(fā)生時查詢相關數據。
江蘇消費網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敏感輿情12733條,輿情信息出現多個峰值,最高峰值為3月15日,敏感輿情457條。
輿情顯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爭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剎車失靈事件引發(fā)的行車數據歸屬權問題。二是汽車“鎖電”引發(fā)消費爭議,如威馬汽車遭集體投訴、小鵬汽車續(xù)航里程下降遭質疑等。三是新能源汽車行駛安全問題,如汽車臨時沒電被困高速公路、汽車自燃、速度失控等問題。四是充電難問題,如春節(jié)排隊充電難、充電樁進小區(qū)引糾紛等問題。五是交付難問題,長城歐拉、小鵬等新能源車被指付了錢或參與優(yōu)惠活動卻遲遲提不了車。六是售后服務問題,新《汽車三包規(guī)定》實施后,仍然存在維修點不履行保修承諾、汽車維修不好等問題。
輿情案例一:長安奔奔新能源車被指續(xù)航里程縮水嚴重
據江蘇新聞廣播報道,淮安車主劉女士2021年11月購買了一輛長安奔奔電動汽車,商家宣傳該車續(xù)航能達到301公里,而劉女士駕駛后發(fā)現,實際續(xù)航里程大幅度“縮水”,只有150到200公里。這輛新車是否存在續(xù)航里程虛標?有行業(yè)專家表示,目前新能源電動車續(xù)航里程是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測試所得,因此和實際續(xù)航里程存在差距。
輿情案例二:新能源車售后服務問題集中
據宜興日報報道,李嵐在今年1月24日購買了一輛某品牌新能源汽車,并于1月28日提車。2月中旬,車子在行駛中就忽然亮起了一個故障燈,仍能正常行駛。2月20日晚,李嵐行駛經丁張公路時,該車的故障燈突然全部亮起,在道路中間突然停下,無法行駛,進退兩難,經過無錫該品牌汽車4S店進行檢測與調試后車子可以正常行駛。可沒過多久,李嵐的丈夫王崗在駕車途中,再次出現了故障。第一次檢修人員稱該車需要更換相關配件,并進行了更換,第二次出現問題后的檢修結論是該車的前梁限速總成和毫米波雷達由于泡水腐蝕,需要更換。兩次檢修的結論不一致,讓李嵐對車輛的質量和售后服務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輿情案例三:投訴比亞迪F3新能源行駛中車輛斷電導致事故
一網友投訴稱,2022年3月12日上午,其父親駕駛BYDF3DM油電雙模汽車從南京出發(fā),在寧滬高速西向東250公里處,車輛在從純電模式切換為用油模式時車輛突然掉電趴窩無法行駛,車輛想靠邊都來不及,隨后其父親開啟雙跳,向后方放置三角牌,剛剛放好三角牌車輛隨后遭遇后方卡車追尾,致使車后備廂及第二排完全撞毀。事故非常慘烈,其認為BYDF3DM突發(fā)掉電趴窩是造成本事故的根本原因。第二F3DM結構存在安全隱患,車皮在使用中多處生銹,發(fā)生事故后后備廂進入乘員倉,三廂車變成一廂半,不能保護乘客的安全。(來源:江蘇省消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