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美團在上海召開2025年首場配送算法議題交流懇談會,就近期開展的“防疲勞”機制等算法改進,邀請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到場,與騎手代表們一起參與討論,探討建設更科學、平衡各方訴求的算法機制。
騎手代表表示,自己曾為還債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但持續(xù)高強度不可取,“防疲勞”機制有助于保障騎手安全。專家則建議,優(yōu)化平臺配送算法,應兼顧騎手的收入訴求,同時從騎手真實的工作生活情境著眼,完善權益保障政策制度和城市公共服務,優(yōu)化騎手身邊的“生活算法”。
▲各界代表齊聚美團算法交流懇談會(攝影:陸原)
騎手稱熟練后“熬時間”意義不大,但經(jīng)濟壓力是多跑單重要原因
據(jù)悉,2024年12月30日,美團在全國主要城市范圍啟動騎手“防疲勞”機制,騎手一天內(nèi)跑單超過8小時會收到提醒,此后每隔一小時提醒一次,跑單12小時將強制下線。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上線首日,約18%騎手觸發(fā)了8小時彈窗提醒,0.36%騎手觸發(fā)強制下線休息機制。
“據(jù)我的觀察,‘防疲勞’機制對我們站點90%以上騎手沒有影響?!彬T手朱顏軍表示,騎手只要具備一定經(jīng)驗,在合理工作時間內(nèi)都能拿到目標收入,因此單純“熬時間”意義不大?!氨热缯f一下子接8個單,你要判斷哪個餐廳、哪個菜出餐快,上海人喜歡點一個菜叫三杯雞,這個餐就是慢,我們就把單子放到最后取,不會耽誤送其他單的時間。還有同樣時間不同區(qū)域,單量也不一樣,假設現(xiàn)在11點20分,你去東面可以接到8到10單,西邊就只有3到4單,同樣跑一小時你能比別人賺得多,我們老騎手說這是‘反算系統(tǒng)’。大家都認為跑單是體力勞動,我個人認為也需要腦力?!?/p>
▲作為老騎手,朱顏軍表示已經(jīng)帶過100多個“徒弟”(攝影:陸原)
李法續(xù)是浦東的一名騎士長,今年是他跑單的第九年?!耙婚_始是想過渡一下,但是一直跑到現(xiàn)在,也沒有過渡出去,主要是這份工作收入比較穩(wěn)定。我現(xiàn)在一個月跑1500單,每天大概實際有單時長10小時左右,一般都不會超過12小時。極少數(shù)例外情況可能是特大暴雨,出來跑單的騎手少了,出勤的騎手就得加加班,但是收入也會增加,大家也愿意加這個班?!?/p>
范俊杰是上海市中心靜安寺配送站的站長,他表示站內(nèi)騎手跑單最多在10小時左右。“我每天給騎手排班,三個班輪流上線,每班不超過12小時,騎手中間要休息、吃飯、換電池,下午時段不一定都有單,所以我們站點騎手實際跑單時間都不會超過10小時。”
但他也認為,個別經(jīng)濟壓力較大的眾包騎手可能會過勞跑單,“防疲勞”機制有助于引導騎手勞逸結(jié)合?!皠傔M入這個行業(yè)的時候,我因為做生意虧損,負債30多萬,一天跑十幾個小時,只睡5小時,兩年把債還清了。這種行為對身體傷害很大,回想起來不可取?!?/p>
騎手尚將提到,“防疲勞”機制上線后,身邊有幾位騎手一天跑滿12小時被強制下線,都是生活中經(jīng)濟壓力比較大的騎手?!捌渲幸晃皇菃斡H媽媽,一天跑13到14小時,有一次因為太累沒看清路,跑步撞上玻璃受傷,我們都勸她要多休息?!榔凇瘷C制對他們的安全有好處,而且對所有騎手一視同仁,他們也不會覺得被區(qū)別對待。”
▲尚將表示“防疲勞”機制對自己影響不大(攝影:陸原)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陳瑋長期關注女性勞動者權益,她表示,不少女性選擇做騎手,是因為時間自由,能夠兼顧家庭,建議算法要有彈性策略,充分考慮女騎手實際需求與時間分配。陳瑋曾調(diào)研服裝制造企業(yè),她發(fā)現(xiàn)計件制工人加班很常見,尤其在訂單旺季。她認為如果算法能幫助騎手提高單位時間收入,將有助于緩解騎手疲勞問題。
浙江大學經(jīng)濟學院研究員袁哲認為,“防疲勞”機制保障騎手安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他們經(jīng)濟上的訴求?!氨Wo一個人的權益,也要考慮到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我要還債的時候,會工作更長的時間,又比如我準備明天休息了,后天要回老家,這幾天就多跑跑。每個人有不同選擇,是不是要用一天不超過12小時這么嚴格的限制,是可以探討的?!彼ㄗh將“防疲勞”機制適當放寬,把跑單時間上限的統(tǒng)計周期從一天改為一周,允許騎手更靈活規(guī)劃自己的工作時間。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翔也建議,“防疲勞”機制可以更彈性?!懊總€人有每個人的具體約束條件,有的人負債累累,事實上他如果要加班,平臺也限制不了,因為他可以跑另外一個平臺,或者去跑網(wǎng)約車,他加班其實有自己的苦衷。偶爾一天工作12小時不會立即對健康帶來很大影響,但長期如此會損害健康,所以建議以周或月為單位進行‘防疲勞’設定?!?/p>
拓展“算法向上向善”內(nèi)涵,專家呼吁關注騎手身邊的“生活算法”
除了保障騎手安全,讓算法規(guī)則幫助騎手更好完成配送、賺取更多收入,也是算法向上向善的重要目標。對此,參會的各界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出生于1998年的騎手蔣海龍,業(yè)余時間參加了美團和國家開放大學合作的學歷提升項目,他表示,騎手職業(yè)看似簡單,要做好并不易。他“兼職”做美團騎手社區(qū)的“講師”,將搶單、規(guī)劃路線、應對異常場景等數(shù)十篇教程分享給新騎手,“閱讀量累計超過20萬,相當于給20多萬個徒弟傳授了經(jīng)驗?!?/p>
不少參會嘉賓提出,要改善騎手的配送體驗,在優(yōu)化算法規(guī)則等“比特世界”的同時,還應從改善騎手身邊“物理世界”入手。騎手朱顏軍稱,有時配送壓力是來自線下的各種不可抗力,“張江那一帶全是大公司、大園區(qū),不允許騎車進,我們步行來回要5到10分鐘,費時費力。如果能有一些幫助騎手‘擺渡’的措施就更好了?!?/p>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葛天任提出,影響騎手工作生活的因素復雜多樣,應打破勞動者與平臺之間的二元對立,一方面要改善平臺的配送算法,另一方面也應關注騎手身邊的“生活算法”。他從宏觀角度提出建議,如在法律層面確立新就業(yè)形態(tài)民主協(xié)商機制,保障騎手對算法制定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同時有關部門也應加大對新就業(yè)群體的公共服務供給,加強職業(yè)技能培訓,幫扶困難騎手群體,提升騎手職業(yè)尊嚴與社會認同,讓這份工作從“過渡”變成“穩(wěn)定”。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翔認為,與騎手小哥相關的公共服務和政策制度,應該針對其送餐服務“按件計酬”“買家定制”等特點,與時俱進地作出相應調(diào)整。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首席主持人秦暢表示,“之前我們在電臺做節(jié)目,很多騎手聲音評價‘防疲勞’機制說‘請給我自由,只有我才知道我疲勞不疲勞’。這些真實的聲音很寶貴,我們進行公共討論的時候,不要把平臺和騎手理解成沖突關系,應該把這個世界打開來看,方方面面應該怎么各盡其責、進行更好的合作。”
為推動算法向上向善、切實保護騎手勞動權益,2024年12月,美團推出八項算法改進舉措,包括推進算法公開常態(tài)化、建立更加開放多元的算法溝通機制、進一步完善騎手‘防疲勞’機制、改善騎手激勵機制等。在算法溝通機制方面,截至2024年底,美團在全國范圍已召開超過400場騎手懇談會,覆蓋80多座城市,累計收集騎手共性問題190余條,其中過百條已有解決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