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安宇航)11月8日,埃安正式發(fā)布了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這也是埃安在發(fā)布新一代AEP 3.0純電平臺不久后,又一項重磅ICV技術發(fā)布。
星靈架構對電動車的安全問題給出了系統(tǒng)性的解決方案,其技術亮點是采用多融合智駕感知系統(tǒng)+星基融合定位技術,解決了用戶對智能駕駛“敢裝不敢用”的問題。
紅外遙感+可變焦激光雷達,可享全天候安全智駕
目前,行業(yè)對智能駕駛有著多種不同的路線方向,尤其是感知系統(tǒng),存在視覺方案和多融合感知方案兩大流派。近些年來,個別電動車企開放了全自動駕駛功能,但是不時曝出的安全事故,讓用戶失去了對技術的信賴感,導致自動駕駛更像是一種噱頭。
因此,在這一點上,埃安的星靈架構把用戶安全體驗放在第一位。其采用多融合智駕感知系統(tǒng),除了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外,還融合了風云三號紅外遙感技術及3顆第二代可變焦激光雷達在內的39個感知傳感器。
星靈架構的多融合感知方案可針對夜障、雨霧、眩光等對視覺感知系統(tǒng)有影響的場景下,系統(tǒng)地解決因攝像頭出現(xiàn)錯誤識別引發(fā)的問題。多融合感知方案的紅外遙感技術具有強透射率,普遍應用于航天、軍事等領域。用在智能駕駛上,可通過生命體熱輻射成像,彌補“雷達+攝像頭”感知識別能力存在不足的問題,且不受惡劣天氣影響,即便是夜晚會車等強弱光交替、眩光等場景仍能清晰成像,進行準確識別。
同時,3顆第二代智能可變焦激光雷達,擁有10-30Hz變頻刷新幀率以及0.2°—0.05°智能調控分辨率,不僅可實現(xiàn)毫秒級應變,比第一代還能夠看得更遠、更清晰。在城市中應對加塞、鬼探頭等突發(fā)狀況變得更加從容;高速中實現(xiàn)遠距離預判風險,提前進行減速、變道。
此外,星靈架構應用了航天級星基融合定位技術,結合高精地圖和慣導單元,實現(xiàn)全域厘米級的車輛定位。正是基于技術先進的多融合感知系統(tǒng),星靈架構可實現(xiàn)200米范圍、360度環(huán)境、夜障、雨霧、霧霾等全場景全天候感知覆蓋,為車輛行駛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全棧自研系統(tǒng)算法+千人軟件研發(fā)團隊,實現(xiàn)軟硬件匹配
然而,智能駕駛并非只是硬件競賽,越強大的感知硬件系統(tǒng),就需要越強大的感知軟件算法。
為此,埃安打造了ADiGO PILOT數據閉環(huán)平臺,對千萬張場景圖片進行感知訓練及仿真驗證,并結合百萬公里的實車驗證,通過全棧自研的算法,使多融合感知系統(tǒng)的功能得以全面發(fā)揮。
能夠實現(xiàn)功能如此強大的軟件算法,自然離不開專業(yè)的軟件團隊。埃安構建了一支以陳學文、江建山等十余位人才為首的ICV全棧自研團隊,其中上下游軟件開發(fā)人員超2000人,占研發(fā)團隊超過50%。
性能和智能均上演“彎道超車”
在決定一輛車“體魄”的平臺技術上,埃安通過全新一代純電專屬平臺AEP 3.0,在性能上實現(xiàn)“彎道超車”。
通過埃安強悍的電驅技術,AEP 3.0平臺能夠做到后驅4.9秒、四驅1.9秒的零百加速,實力不容小覷。與此同時,AEP 3.0平臺還采用了賽道級后驅駕控,它在低重心、輕量化車身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獨有的AICS智能底盤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多系統(tǒng)動態(tài)匹配控制,在轉向半徑、轉向精度和靈敏度、過彎側傾側滑,以及百公里制動距離上,均表現(xiàn)優(yōu)秀。
作為一臺電動車的“靈魂”,電子電氣架構在技術基礎層面影響著汽車的智能化程度。區(qū)隔于過去的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采用了智駕域、車身域、座艙域的集中式布局,帶來算力、傳輸效率、線束及控制器減少等方面的提升。同時,通過多融合智駕感知系統(tǒng)及航天級星基融合定位技術,為用戶帶來了更安全、更方便的用車體驗。
總結:
繼AEP 3.0平臺之后,星靈架構的到來對于埃安高端車型來說可謂如虎添翼。公司也曾預告,其首款搭載新平臺、新架構的車型Hyper GT即將到來,作為一款純電轎跑,該款車型匯集埃安先進技術于一身,它未來的表現(xiàn)令人期待。此外,埃安新技術的發(fā)布,在當下智能新能源的時代中,將引起不小的轟動,這對于新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將起到促進的作用,同時可為用戶帶來更高價值的用車體驗。(文中圖片均來自埃安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