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流拍、跨界賣身、忍痛割肉、負債剝離、售殼退市、聯手破局……回望2019年,汽車業(yè)國企改革故事里的事,既有說不完的悲歡離合,也有道不盡的苦辣酸甜。
奇瑞:一波三折備受關注
改革猶如在一面堅硬的墻上破窗,十分不易。
2019年9月9日,先前經歷四次流拍的奇瑞增資擴股項目再次啟動。2019年12月4日,據長江產權交易所公告,青島五道口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基金通過注資144.5億元,對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車的持股比例均將達到51%,成為控股股東。
據天眼查查詢到,奇瑞控股及奇瑞汽車2019年12月16日發(fā)生工商信息變更。其中,奇瑞控股的股東中新增青島五道口,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注冊資本由原來的42.78億元增加至62億元。高管備案信息中,7人退出,新增焦樹閣、周建民、鄭明輝、楊虹、李銳鋒、楊小平和趙振華。
奇瑞汽車方面,原高管中除尹同躍、方德才之外,有29人退出,新增周健男、嚴琛、林隆華、張勁松、夏峰、黃祖超、周建民、陳翔、邢暉和李銳鋒;注冊資本從44.57億元增加至54.7億元;經營范圍新增了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市場主體類型刪除了國有控股。
點評:混改之難,由此可見一斑。奇瑞曾創(chuàng)下連續(xù)11年自主品牌銷量第一、連續(xù)9年出口第一的佳績。在市場變化、利潤下滑的壓力下,擬整體上市未果,子公司奇瑞徽銀上市計劃也未能實現。隨著此次“股改”落地和大股東易主,新資金的注入,或將加快其登陸資本市場的速度,在新的一年迎來新希望。
一汽:大刀闊斧決心凸顯
作為大型央企的一汽集團,在2019年的國企改革中也邁出了幾大步。
2019年11月29日,一汽富維公告,其第一大股東一汽集團擬向亞東投資轉讓其合法持有的一汽富維2538萬股股份,股份轉讓實現后亞東投資持股16.55%,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一汽集團將只占一汽富維股份總數的15.14%,不再是公司第一大股東。由于亞東投資屬吉林省國資委,因此一汽富維實控人變更為吉林省國資委。
隨后,一汽夏利發(fā)布公告稱,一汽股份擬將持有的一汽夏利的控股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夏利現有全部資產、負債置出予一汽股份指定的子公司;同時一汽夏利通過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中鐵物晟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控股權。這看似是一汽夏利告別謝幕,但其中還隱藏著一條“暗線”。2019年11月18日,一汽夏利宣布與南京博郡合資成立天津博郡汽車公司,持股比例19.9%,南京博郡出資20億元,持股比例80.1%,同時獲得造車資質。由此,一汽夏利這19.9%的股份中,或埋下了復興的種子。
12月26日晚,一汽轎車發(fā)布公告,中國證監(jiān)會已受理其申請。一汽轎車擬設立全資子公司轎車有限,將擁有的除財務公司、鑫安保險之股權及部分保留資產以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轉入轎車有限,并將轎車有限100%股權作為置出資產,與一汽股份持有的一汽解放100%股權中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交易完成后,一汽集團對一汽轎車的持股比例將由此前的53.03%增至83.41%。
12月27日,一汽吉林增資擴股簽約,走向混改。山東寶雅將一次性出資15億元,持有新公司70.5%股權,一汽集團持有新公司29.5%股權。
點評:山重水復,尚需架橋開路。一汽集團為了整體上市,決心凸顯。不過,至于最終是只有一汽集團單獨上市還是一汽集團與一汽轎車“雙頭”上市,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力推動國企混改,為企業(yè)“減負”的同時,必將激發(fā)企業(yè)活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長安:甩掉包袱尋求發(fā)展
同樣身為央企的長安汽車,2019年的改革也頗具看點。
2019年12月3日,長安新能源增資正式簽約,引入長新股權基金、兩江基金、南方工業(yè)基金、南京潤科產投在內的4家戰(zhàn)略投資者,四方股東擬累積增資28.4億元。本次融資完成后,長安汽車的持股比例將稀釋到48.95%。長安新能源由其子公司變?yōu)槁摖I公司。
2019年12月31日,長安汽車發(fā)布公告稱,其前一天與深圳前海銳致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有的旗下合資企業(yè)長安PSA(標志雪鐵龍)50%股權全部轉讓給前海銳致,轉讓金額為16.3億元。前海銳致是寶能汽車全資控股子公司。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長安汽車不再持有長安PSA的股權。
2019年1月,經過多輪談判,愛馳汽車與江鈴控股及其母公司(即長安集團與江鈴集團)簽署了合資合作協議,愛馳汽車入股江鈴控股組成新的合資企業(yè),形成愛馳汽車、江鈴集團、長安集團間50:25:25股比,同時也獲得造車資質。
點評:甩掉包袱,方能輕裝上陣。長安汽車在“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中,深化改革,剝離長安新能源,利于各自發(fā)展;賣掉負債的長安PSA股份,與江鈴集團一起接納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注資,同時,從技術、人員、資本、品牌等各個層面進行了調整,股權結構變化的背后,帶來的是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未來發(fā)展的巨大想象空間。
上汽:攜手廣汽破局向上
曾經的競爭對手,現在敞開胸懷擁抱在一起,書寫國企改革合作新篇章!
12月23日,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的共同見證下,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揭開滬粵兩大地方汽車國企全面開展戰(zhàn)略合作的新一頁。
雙方合作,一是聯合開發(fā)核心技術,探討在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zhàn)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fā)。二是共享產業(yè)鏈資源,將探討在生產制造領域的協同合作,并計劃在物流、汽車金融、保險服務、后市場領域、產業(yè)投資等方面開展合作。三是聚焦新商業(yè)模式,將加強在汽車共享、出行服務、車電分離等新商業(yè)模式方面的研究與合作。四是合力拓展海外市場,將探索在海外終端網絡資源、海外商業(yè)伙伴、海外制造資源、國際物流等方面開展合作。
點評:跨省攜手,合作不合并,整合資源共繪新藍圖。企業(yè)之間單方面或局部合作不是孤例,但像上汽廣汽這樣兩大地方國有汽車企業(yè)的全面合作,并不多見,在面對產銷下滑的困境面前選擇合作,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不僅可減低成本,也可減少市場風險。在體制機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合作或比合并更為現實。新的一年,挑戰(zhàn)更多,機遇更多,深化改革的春潮涌動中,或孕育著更多向新向上的美好夢想。(趙建國)